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地方史志>年鉴编纂

《甘州年鉴·2019》——畜牧兽医

发表日期:2020-06-24 09:18 编辑录入: 甘州区区志办审核

 

【畜牧业生产】 2018年,全区畜禽饲养量达1022.77万头(只),其中奶(肉)牛饲养量46.2万头,出栏10.4万头;生猪饲养量54.63万头,出栏26.65万头;羊饲养量135.3万只,出栏33.23万只;禽类饲养量783.42万只,出栏398.62万只;驼等大牲畜2.09万头,出栏0.9万头;特种畜禽1.13万只,出栏0.32万只。肉产量70988.35吨,禽蛋产量11063吨,奶总产量64680吨,水产品产量1478吨。全区畜牧业总产值17.6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约35.5%;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3256元。

【项目建设】 稳步实施甘州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扶持15个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及相关设备采购,年内9个养殖场完成设施建设及设备采购,剩余6个养殖场正在建设;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有机肥加工生产项目、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全年累计完成资金拨付910万元。甘肃黑河农牧万头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双列式牛舍7栋、挤奶大厅1座、办公楼1栋;种植优质苜蓿3000亩,储备优质青贮饲草2万吨;首批购进的1936头奶牛97日入场,累计完成投资金额1.49亿元。甘肃德华牧业万头肉牛场建设项目建成双列式牛舍512200平方米、单列牛舍35000平方米、干草堆场10000平方米、搅拌棚1960平方米、青贮窖223000立方米、水塔150吨。张掖市沅博农牧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智慧牧场建设项目建成牛舍83000平方米、青贮窖336000立方米、搅拌棚17000平方米、挡风墙2座,现存栏肉牛2000头。

【资金争取】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惠农、涉牧扶持项目落地实施,按照“扶大、扶优”的原则,选择发展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资金扶持,引导其进一步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增强示范带动效应,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全年累计争取国家财政项目10项,到位资金6815万元,扶持壮大万禾、发忠、玺峰、金园、鸿翔等33家养殖企业,夯实全区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提升标准化水平,切实推动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 严格按照中央环保督查、省市政府督办问题整改要求及区委、区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要求,扎实开展行业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一是积极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贯彻落实半月(双月)监督巡查制度,对已完成整改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畜禽养殖及鱼塘问题纳入常态化监管,确保问题整治整改成效。二是全力做好省环保督察交办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整治工作。联合牵头整治乡镇,制定整改方案,安排专人跟踪负责,全力做好问题整治工作。至年底,省第三环保督察组交办的20件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已整改完成16件,剩余4件按照既定整改方案积极整治中,预计20194月底全部完成整改。三是联合畜牧、公安、环保、工商、食药、城管、民族宗教等10个部门单位,抽调66名业务骨干,设置督查协调、现场执法、交通执法、城管执法、非法交易处置、维稳安保、属地保障、棚户区安置8个工作组,重点对火车站东边及长安镇南关四社等城区范围内的家禽、牲畜圈养环境问题进行联合集中整治。至年底,清理违规乱搭棚圈零散养殖户、出租经营户137户。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减畜、禁牧工作】 一是按照《张掖市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62020年)实施方案》要求,发布禁牧令对平山湖蒙古族乡199.25万亩天然草原实施禁牧。平山湖蒙古族乡天然草原包括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天然草原全面实施禁牧,并向全乡305户牧民按照3.87/亩的标准发放20162017年禁牧补助资金。二是大力组织开展实施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州段)草原减畜工作,详细制定三年(20162018年)减畜实施方案,计划完成0.5万只羊单位减畜任务。至年底,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州段)草原减畜任务已于2017年提前完成。三是利用2017年甘州区草牧业试验试点建设项目,对在祁连山沿山4个减畜乡镇的56户和平山湖乡开展禁牧的100户牧民建设牲畜舍饲圈舍23400平方米,建设人工饲草地1200亩。至年底,4个减畜乡镇完成30户圈舍建设,平山湖乡100户禁牧户完成80户。

【“放管服”改革工作】 按照“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四办”改革和推行“六个一”政务服务新模式,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建立事项清单,共梳理政务服务事项25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18项、其他行政权力事项7项。认真清理各类证明事项,积极开展“四减一建”工作,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办事流程,严格按照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的法定程序办理各类事项。2018年办理各类事项49641件,其中政务大厅窗口办理151件,延伸到乡镇基层和定点屠宰场办理49490件。

【畜牧业标准化生产】 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平衡的原则,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水平,兼顾引导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快全区畜牧业布局转型优化。一是严抓养殖场备案登记。按照全区禁养区划定方案,严格审查养殖备案条件,全年完成养殖场登记备案18个。二是开展畜禽龙头企业及标准化示范创建。完成创建省级龙头企业1个,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三是加快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2018年完成无公害认证5个,有机产品认证2个,无公害水产品认证1个,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累计达到34个,畜产品“三品一标”覆盖率达48%。四是采用“引繁结合、优化品种、稳定基因”的办法,结合市场需求和地域特点,推广实用改良技术,引进牛冻精10.16万支,种公猪19头,种母猪23头,种公羊90只,种母羊131只,改良肉羊46157只,通过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五是依托玉米种植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推进以养带种、农牧互促的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发展新模式。全区饲草种植面积达到38.2万亩,比上年增加0.56万亩,粮经饲比例调整为20.650.528.9,年收获面积40万亩,全区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63.5%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严格落实防疫双轨责任制,扎实开展布病、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和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一是筹措资金,筹备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疫物资188860件(套)、防疫药品4630箱(盒)、疫苗461.6万头份。二是全年口蹄疫疫苗免疫牛41.28万头、免疫羊184.27万只、免疫猪29.92万头;免疫新城疫390.97万羽、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免疫390.97万羽;用猪瘟疫苗免疫猪29.92万头;羊布病强制免疫90.15万只。交通沿线、养殖专业村社和规模养殖场(户)的免疫密度均达到了100%。三是因病设防、应免尽免,细致做好常规疫病免疫工作。全年因病设防各类畜禽常规病383.19()。做好寄生虫病的驱治工作,全年驱治各类牲畜寄生虫703.78万头(只)。四是联合交通、运管、商务等部门,抽调力量,在市区东西高速路口及平山湖平易河收费站设置检疫检查点,实行24小时全天候实时检查,重点针对来往牲畜调入调出车辆,严格检查牲畜调入调出手续,严防非洲猪瘟传入区内。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相关措施,落实“一对一”措施,切实加强对生猪养殖场生猪死亡情况的监控排查,督促养殖场强化消毒,严格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出动200余人,对进出全区牲畜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和检查,切实落实防控各项工作任务。年内全区未发生非洲猪瘟感染病例。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完善区、乡、村、场四级安全监管网络;强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力度,规范畜禽生产经营行为。一是严格落实产地检疫“五个严格”的要求,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全年检疫生猪17.42万头,牛3.7万头,羊8.4万只,活禽62.32万羽,马类家畜0.65万匹;检疫调运生猪2.1万头、活牛0.46万头、活羊1.19万只、马畜类0.41万匹、活鸡0.35万只、皮张13.52万张,消毒车辆0.86万辆;检出病死动物62头(只、匹)。二是加强和完善屠宰、检疫同步制度,强化免疫耳标、产地检疫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等入场待宰的索证登记制度;认真执行动物屠宰检疫规范,使屠宰检疫各项工作程序具体落实到位,全年检疫各类屠宰肉品68.81万头(只)。三是严格落实电子出证专用检疫证明“五专五统一”制度。坚持每月对22个乡镇分所的书证实行统一审核,审核中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彻底的乡镇分所则不予领取新的书证。全年共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392146份。四是严格按照规模养殖场(小区)申报、乡镇畜牧兽医站监督、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实、局机关审核的工作程序,严防病死动物流入市场。全区病死动物全部送宏金雁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协调区政府制定下发《甘州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贴方案(试行)》,规范全区无害化处理工作。五是对辖区内1个兽药生产、40个兽药经营企业监督检查8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起,办结5起,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5份,处罚金额44018元;查处销毁假劣过期兽药1405盒(瓶、袋)。对11家饲料生产企业监督检查6次,对106个饲料经营网点安排乡镇分所监督检查4次;配合完成省、市上级部门兽药、饲料及肉、蛋、奶等兽药残留监测抽样91批次。六是督促定点屠宰企业建立“瘦肉精”自检制度。实行“瘦肉精”自检和抽检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全年组织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及配合上级部门抽检养殖场(小区)30家。七是每月定期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年累计开展26次,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开展水产品质量监管12次。八是网络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万禾、沅博、前进等龙头企业质量安全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网络平台完成部分监控设备布设。

【精准扶贫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抓好贫困村和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畜禽养殖业发展。一是整合畜牧业项目资金396万元,为全区12个精准扶贫村建档立卡229户精准扶贫户,每户投放怀孕母牛1头。二是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探索“项目—企业—贫困户”联动扶贫机制。采取项目到企业、企业连农户的扶贫方式,在国家财政项目安排上降低标准,重点扶持贫困乡镇养殖企业,依托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等项目,倾斜项目资金58万元,落实帮扶企业5个,带动周边农户104户,形成“一场帮一户、一企带多户”脱贫格局。三是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继续选派“培训名师”和专牛项目,选拔3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分三组分别到安阳、花寨等精准扶贫乡镇进行母牛繁育技术专题讲座。采取逐乡开展培训,一技一训,一训一测,通过测试,不合格的采取入户现场复训的方式,共计参训434人,参加笔试372人,合格371人,发证371人。四是全面实施第二批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至1130日,为贫困户保险肉牛853头,涉及贫困户190户;肉羊5488只,涉及贫困户335户;猪85头,涉及贫困户26户,实现签单保费39.67万元。

【畜牧科技推广】 采用“引繁结合、优化品种、稳定基因”的办法,推广实用改良技术,引进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累计建成奶(肉)牛人工冻配站点98个,引进冻精10.16万支,授配母牛6.1万头;建立猪人工授精供精场2个,全年引进种公猪19头,引进种母猪23头,授配母猪2.31万头,繁活仔猪19.43万头;全年引进种公羊90只、种母羊131只,引进改良肉羊46157只。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服务宗旨,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把先进实用技术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授。全年举办各类畜牧业培训班223期,培训各类农村劳动力7400人次。

(王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