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地方史志>史志资料

老马的教育生涯

发表日期:2023-05-12 10:50 编辑录入: 甘州区区志办审核 来源:

2019年新年伊始,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张掖迎来了今冬最寒冷的一天。甘州区金安苑学校的教学楼内却温暖如春,孩子们在教室里庆祝元旦,欢声笑语不时携风而来,不绝于耳。老马坐在温暖的办公室里,凝视着窗外纷纷飘扬的雪花,思绪也飘到40多年前的冬日。记忆中在那寒风刺骨的冰天雪地里,少年老马正苦苦挣扎求学,为了读书而饱尝艰辛。

“那时求学有多苦,现在的孩子根本无法想象!”老马感慨万千。从艰难求学,到后来当了30年的教师,他对改革开放40年教育事业的巨变感受至深。

1963年,老马出生于古城张掖郊区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上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那时对于农家孩子来说,上学是很奢侈的事。作为家里最小的男孩子,老马8岁那年才有机会走进小学。父母给他买了书包,那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个新书包。

20世纪70年代的小学生,学习条件极差。学校里只有土木结构的破教室,没有课桌椅,他只好拎一只家用小木凳去上学,课桌则是用破旧木板拼接成桌面,下方用土块垒砌当桌腿的简易设备,一张木板可以坐三个孩子。那时农村太穷了,老马家孩子又多,有时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父母能给老马缴学费就很不容易了,哪里还有闲钱买学习用品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马在课后想尽一切办法自己赚取读书费用。在家里养兔子、鸽子,到处去捡破烂。夏秋之际,他还经常去挖野菜、割草药、捡麦穗等换来一点钱就拿去买铅笔、橡皮。那时,小学生不只是上学,在学校也要参加很多义务劳动,放学回家还得帮助父母干些农活。那时上学,最苦恼的是雨雪天,由于没有雨鞋,老马只好在布鞋底下各绑一块砖头,趔趔趄趄地去上学。纵然这样,布鞋还是无数次被雨水打湿,一到冬天,他就坐在教室里冷得发抖,有个火炉也只是个摆设,因为没有煤可烧。就这样苦苦支撑到小学毕业。1976年春,老马的父亲意外去世了,家庭经济更为拮据。母亲觉得实在无力养活他,就提出要把他送给别人做养子。“好不容易养他到13岁了,我们不会答应的!”在哥哥、姐姐的一再反对下,母亲才答应不把他送走。也因为哥哥、姐姐们的支持,他才得以升入初中继续求学。其实,即使这样,他已经算非常幸运了,因为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好多没读完小学就辍学了。整个求学过程中,面对一次次困境,母亲曾无数次提起同样的话题,让他辍学去学门手艺,好早点挣钱养活自己。可少年老马却太想上学了,他知道只有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为了读书,他咬紧牙关,倔强地一次次跟母亲抗争。在哥哥、姐姐们的勉力支撑下,他才得来一次次继续求学的机会。当然,哥哥、姐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中考时老马没能考上中专,好不容易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争取到了进张掖二中读高中的机会,但前提是必须自己解决住宿问题,且要作为旁听生先试读一个月。老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就这样,老马只身来到张掖城里开始了自己艰辛的求学生涯。一开始,老马借住在亲戚位于环城东路一家木材厂的临时宿舍里。这里离学校虽远,但好歹让他有了“容身之处”。期中考试刚过,考了全年级第五名的老马没来得及高兴几天,就被临时宿舍要取消的消息闹得束手无策。后来在表舅的帮助下,老马住到了表舅的建筑工地上,都是刚造的砖混房子,门窗都没装。老马不嫌苦,只要能让他把书念下去,不管住哪都行!

转眼已是深冬,天空飘起雪花,地上也结下厚厚的一层冰。堆满建筑材料的工地只有一个出口,若是回来得晚,门关了,他就只能顺着工地上的毛竹架爬到二楼睡觉。记得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远近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老马晚自修回来,正准备上毛竹架爬回住处,却发现所有毛竹上都已结了冰,滑溜溜的抓不牢。上下试了试,他咬咬牙,冒着风险一点一点往上移。天太冷,手指被冻得麻木,爬到一半时,一不留神,整个人从半空摔了下来。当时疼得竟一时爬不起来,好在下面是厚厚的积雪,人没摔坏。躺在雪地里缓了十来分钟,手指能屈伸了,老马再次小心翼翼地爬竹架,终于爬到了二楼。那一晚,他感觉好冷好冷。现在回想,那些苦他都不知道怎么熬下来的。那时他一个月生活费2元,恨不得一分钱掰两半花。他给自己作了个硬性规定——每天生活费不得超过2分钱。9分钱的什锦菜能吃一星期,2分钱一块的豆腐乳他可以吃4顿……惟有这样,他才能省下钱来买学习用品。遗憾的是,高考老马落榜了。为了逃避母亲的责难和邻居的嘲讽,他以去张掖城里打工的名义偷偷去上了高复班。庆幸的是,他在一家国营钢铁厂的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

忘不了1982年那个夏天,白天他在工地拉砖头、搬水泥、铲黄沙,晚上赶去学校上课,回工地又继续看书、做作业,有时还去钢铁厂外垃圾堆里捡些废铜烂铁买点儿小钱。咬着牙负重奔跑的每一天,都累到散架,可老马当时就是有股子信念,觉得一切都能扛过去!

1983年,老马终于如愿考上了大学——江西师范专科学校。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激动得流泪了。

大学时光依然清苦,但已经有所改善了。他每月能领到国家补贴的27斤粮票,哥哥、姐姐也会轮流给他寄生活费,有时一个月5元,有时一个月3元。

大学一毕业,老马被分配到张掖市第五中学当语文老师。当教师这几十年,他亲身经历了教育事业的巨大变迁,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学校的环境设施日新月异,孩子们都不再为物质条件而发愁,九年义务教育成了现实,国家还对农村孩子施行“两免一补”政策,艰苦求学经历彻底成为历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大,老马的工作、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6年8月16日,老马刚参加工作时月工资67元,到2000年上半年已增加到了900多元。2000年下半年起,老马的月收入1800多元,又翻了一倍。2003年11月,老马通过不断努力,顺利晋级为中学高级教师,月收入近3000元。近年来,工资一年比一年涨幅大,如今他的工资收入扣除“三金”外,纯收入还有6000多元,足以养家糊口,衣食无忧。

老马的儿子在区政府工作,儿媳在社区工作,妻子在家里专职带孙女,而他就近调入金安苑学校工作,月平均家庭收入2万元以上,生活好不自在。

“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这是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国的一首老歌,歌名叫《我的未来不是梦》。每每哼唱这熟悉的旋律,老马都想起当年辛酸的求学生涯。“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度过每一分钟!”这些歌词让他热泪盈眶,感觉充满力量。

回首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老马的切身感受是:没有共产党,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知识能改变命运,在任何时代都不应停止奋斗——我的梦,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

(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孙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