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缝纫机
近期,因为享受政府老旧楼房改造政策的福利,妈妈家这一片符合政策条件的老房子要从外部的基础设施到室内的厨房、卫生间统统改造。楼内楼外被粉刷一新,整栋楼房旧貌换新颜。里里外外都崭新整洁,衬托着室内的家具有些陈旧和寒碜,就像是身上穿了崭新的西装,脚上却套的旧布鞋一样,看起来很不协调,索性我们从家具、床上用品及卫生洁具,全部来它个彻底的改头换面,尽可能达到内外和谐一致。让受了一辈子苦的妈妈享受一下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权且算是我们孝心的一种表达。
铺了枣红色的木质地板,贴了有暗花纹的乳白色壁纸,挂了银灰的双层落地窗帘,买了布艺妃式的休闲沙发……除了那台老旧、落伍的“飞人”牌缝纫机,依了妈妈的要求留下外,所有的家具和物件都统统换成了新崭崭的。在装修前,我们就商量好,把妈妈接到了我家,没有让妈妈参与设计和采买。否则,节俭、清贫了一辈子的妈妈,不但不会让装修而且所有她用惯了的东西,一样也不会答应让我们丢弃的,因为那每一样物件都有我们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和记忆,和妈妈有着深厚的感情。
八十年代初,我们兄妹三人都在上学,家里只有爸爸一人工作,经济上没有其他来源,生活很是紧张。那时,人们的服装刚从蓝灰中解放出来,心灵手巧的妈妈用一台缝纫机、一把剪刀和一条软尺,就使四邻的着装有了明显的改变。随之,家中困顿、拮据的生活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妈妈不光知道挣钱,更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那时做一条裤子八角钱,一件上衣两元钱。衣服做好了,顾客的工资没有发,工钱就欠下了,说过几天送来,直到衣服都磨出洞了,也没见到钱。这样日积月累的,一年下来欠账就有一两百块钱。哥哥要去讨要,妈妈拦着说:“估计是真的没有钱啊,这个事情她一定记得,要不然她怎么再不好意思从我家门前路过,要绕着弯儿走啊!”那时家家孩子多,三天两头屁股、膝盖磨破了,让妈妈这里补一下,那里给缝一下,妈妈从没有收过一分钱,反而找结实一些的布料给补上。东头的张家要剪个裤头、袖套,西头的李家要轧几双鞋垫,王家奶奶的孙子多,常常夹着一卷花布,要让妈妈裁夹袄、棉裤、棉袄……这些小事在妈妈的裁缝生涯里多的简直无法枚举,这些活计妈妈不管多忙总是有求必应,分文不收,因此也落了个热心肠的美誉和好人缘。
别看妈妈对别人都宽容、大度,可对自己非常苛刻,甚至小气。家中条件虽不宽裕,可每次过年时的新衣服,兄妹三人一件也差不下。大年三十的晚上,贴完春联,吃完饺子,我们就急切地穿上新衣服照镜子,妈妈就在一旁看着我们美滋滋的笑。我问妈妈:“你怎么不穿新衣服”时,妈妈总是说:“新衣服穿上别扭,浑身不自在”。因为那时年纪小,只顾贪玩,我们也从未细想过这个理由是多么的站不住脚。穿着旧衣服的妈妈,还是每天笑盈盈的忙碌着,从未抱怨过生活的艰难和爸爸教书工作的清苦……
我幼年的七彩梦,就是在缝纫机单调的哒哒声中编织成的,那似乎是我们最好的催眠曲。放假后到爷爷家去玩几天,乡下的夜晚,天一黑整个村庄安静的就如睡着了一般,偶尔远远地传来一两声狗叫声,然后又是一片寂静。这样宁静的夜竟让我辗转反侧,一下子无法习惯,那颗小小的心没着没落的没处安放。等回家听到那“哒哒哒”缝纫机的声音,我悬着的心,如同靠岸的船舶才踏实平静了。深夜,我常常被妈妈的哈欠声或是咳嗽声惊醒时,在我朦胧的眼前,是一个瘦削的身影和一盏昏黄的灯,还有那不绝于耳的缝纫机的工作声。
冬天的夜晚总是那么寂寥而漫长,凛冽的西北风“呜呜”地吹着口哨,伴着落叶和沙尘从窗前刮过,整个世界仿佛除了寒冷,就是冷清和寂静。我们一家人围着燃烧正旺的火炉,炉子上的水壶呼呼地冒着水汽,我和二哥开心的吃着刚烤出来的洋芋蛋,大哥验算着我看不懂的数学题,爸爸眯着眼睛专注地看他的书,妈妈就和我们在同一盏灯下做她永远也做不完的活计……
尽管房子不够大,家具不够华丽,食物不够精美,可是在母亲营造下的这种家庭氛围,我想就是“温馨”吧,我对这个词最早的概念就是从这里感知的。现在的我们住着华丽宽敞的暖气房,酒家、茶餐厅有各种应酬的饭局,孩子们有做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特长课,人手一部手机,低头有玩不够的游戏……但却没有了从前那样热气腾腾、属于家的温馨感觉。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儿时的生活场景来,那种感觉更是如此真切和温暖,像是一幅触手可及的画面,只消用手在屏幕上轻轻一点就会显示一般。让人感到每根汗毛都是舒展服帖的,那样的场景也经常闯入我的梦境,让我重温享受天伦之乐的孩提时光……
光阴荏苒,时间如白驹过隙,仿佛只是眨眼间,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在这期间,我们还搬过四五次家,有很多家具也被一次次更新换代了,可这台老式的“飞人”牌缝纫机,却安然摆放在母亲卧室的一角。大街上高楼林立,服装店鳞次栉比,人们各个都衣着时髦,我们家的生活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蜜里调糖般的滋润。
妈妈就在我们的熟视无睹中,华发渐生,佝偻了腰背,慢慢变老了。我们的衣着无须让妈妈劳神,就连给几个小孙子做衣服都不需要妈妈费心,妈妈的手艺彻底的闲置了,那台缝纫机就被彻底冷落在一角。一向被称为“巧手”“能人”的妈妈,也自叹现在的衣服布料更结实,颜色更漂亮,款式更新颖。
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我们从小就知道只有努力刻苦学习,才能对得起父母的含辛茹苦,自己才能有出息给家庭减负。因为一直上学接着工作,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搞清楚缝纫机的线该怎样绕,皮带该怎样套,妈妈的手艺就这样失传了,这也是妈妈心中一点小小的遗憾。每次回家去,我们也从未注意过它,只是妈妈过一阵把缝纫机套取下来,在每一个磨得铮亮的零件上滴些润滑油,这儿擦擦,那儿抹抹,坐在那里若有所思,我想:“大概看着她昔日的老伙伴,失去用武之地,心中也许有些失落和伤感吧!”那台伴着我们从幼年走到中年的缝纫机,那台曾为我家立下汗马功劳的缝纫机,那台在我们眼中已黯然失色、被时代所抛弃的缝纫机,不但是和妈妈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也早已成为我家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最美的时光总是匆匆忙忙,走的太急太快,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凝望,妈妈早已满头白发;“子欲孝而亲不待”,爸爸也已提前退席。人生就是在这样的玩笑中,让我们流着泪还要微笑着继续前行。今日提笔,为妈妈,为我们的父辈,为与妈妈并肩奋战过的老战友写上几笔吧,感谢那些苦难日子给予我们的历练和成长,也让我们对父母、生活和人生懂得了感恩、感动和感谢。如今的好日子也让我们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们学会了惜物和惜福。同时也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健康快乐,希望那坚韧不拔、不为困苦低头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前行……
(张掖市城投公司 王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