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地方史志>史志资料

城市变化若翻天

发表日期:2022-05-06 14:55 编辑录入: 甘州区区志办审核 来源:

我居住在军分区什字向南四百米,靠近龙王庙什字的丽景名苑小区。我购买小区住宅是2013年8月份,那段时期正值张掖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季,开发商蹭着热度,在当时看起来还比较偏僻的位置建起了规模不算小的现代化小区。至2014年开始,周边道路才陆续铺油、通车,到2017年南二环路正式建成,总算把小区 “圈”进了城内,我这个从乡里调来的“新甘州人”终于尝到了做“城里人”的滋味。

二十世纪90年代初的甘州城真的不大,沿着鼓楼延伸出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还未到现在二环的位置就已经圈出了城市的模样,当时看着洋气点的建筑无非也就飞天大楼、国贸大厦、金张掖商厦等繁华商贸建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效益的凸显,各单位自行建设的家属院、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小区和各单位办公楼、综合商场等如雨后春笋般陆续规划开建,快则一两年,慢则三四年,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座座建筑恢宏美丽。东湖、富民、新乐、安民这几个较大的小区前后建成,新建成的建筑个个如少女般 “装扮”时髦,给这个曾经古朴的小城点缀上了各种靓丽的色彩。由此,标志着古城甘州人居环境从福利分房到商品房时代的过渡,城市的范围逐渐扩大,城市的风貌日趋“年轻”,城市的活力越发充足,人们通过住房条件的改善满足了物质富裕和精神享受两方面的实惠,使整个城市焕发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生机。

从2008年开始,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深入,一场由张掖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各县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以张掖黑河湿地资源为依托,在全市范围内恢复湿地建设,大力保护黑河沿岸湿地生态环境,彻底唤醒“城市之肺”,循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大幅提升人居环境的综合行动拉开了序幕。甘州区把湿地建设和新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顶住压力、克服阻力、排除万难,集中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原张掖城西边和北边,沿着规划湿地边界,固边围栏,注水养地,打造出了占地一百多万亩的湿地生态环境和风景区,并积极引入国内外顶尖企业设计施工,带动滨河新区开发建设,各种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各个高档小区群芳揽胜,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景区一处、可举办大型水上活动的水天一色广场和芦水湾景区。湿地景区内碧波荡漾、芦苇丛生、花草竞艳、候鸟常栖,好一番水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景象,整体带动张掖的城市发展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2003年,临泽丹霞景区的七彩丹霞组照陆续在新闻媒体刊发,让国内外更多的专家学者和游客慕名而来,从此,在张掖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宜居宜游的旅游业持续升温,一时间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七彩丹霞的火热一并带动了肃南冰沟丹霞、马蹄寺、张掖大佛寺、平山湖大峡谷景区等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再加上张掖厚重的历史文化根基和包揽世界上除大海之外所有景观的地貌景观大观园底蕴,承办的汽车拉力赛、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张掖赛段、全国徒步大会等文化体育活动多姿多彩,张掖一下子变成了世界旅游名城和胜地,为张掖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也带来了推动甘州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力。

随着张掖旅游业资源的蓬勃发展,打造旅游城市理念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公路、铁路交通线四通八达,通用机场已建成2座,放眼全城,高标准、现代化的宾馆酒店一座挨着一座,各类小吃、名吃店面及大型饭店走几步就能碰见一个,入夜,华灯初上,霓虹灯带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丝角落,带人们走进夜幕下别样美丽的生活。

这只是我深切感受甘州快速变化的一叶剪影,但却是印象最深、最为直观的体会。我曾听闻有台湾游客发出“张掖(甘州)比我们台湾大部分地方都要好很多哦” 的感叹。是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长居于甘州的人们早已习惯了甘州城日新月异的变化,不知不觉冲淡了对之前景象的记忆,若不是因为此次征文活动的魅力,我都哪里还记得起几年前的甘州全景,更别说二三十年前的具体街景了。沧海桑田,旧貌换新颜。天翻地覆的变化和以前的老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些以前饱含故事的历史痕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照片、影像里论人们回忆和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过去”。也正是这些口口相传的“过去”,拉近了讲述人之间的距离,让五湖四海的人们都成了引以为豪的“甘州人”。

(甘州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