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地方史志>史志资料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发表日期:2022-02-18 17:10 编辑录入: 甘州区区志办审核 来源:

我出生于1989年,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的时候,而我的家乡也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发生了许多新的奇迹,同样也经历了沧桑巨变。我所讲的故事要从一辆自行车、一辆摩托车、一辆小汽车开始说起......

从我开始有记忆的时候,家里面就有一辆28加重自行车,它是黑色的,带三角形的大梁,车身比较高大和笨重,但是载重也大,皮实耐用,小时候父亲经常捎着母亲,而我就坐在前面的梁上一路骑着去走亲访友。

它是父母结婚时的“婚车”,我听父亲说过,当时他花了庄稼地里近一年的收入180元“巨款”才买下的这辆车,当时父亲骑着它捎着我的母亲去公社里领的结婚证,结完婚后它也自然的成了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比如去公社买生活物品,驮一袋大米、取1斤大肉、打5斤醋等等出行都要靠它。

我们家离城约20公里,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路上基本上没有汽车,唯一的公共汽车基本上一天只有上午和下午各一趟去城里,进城很不方便。如果想去城里母亲就会骑着那辆28加重自行车捎着我去。一路上我坐在后面是无比的开心,但是母亲前面骑着却要费许多的力气,去的时候下坡还好一点,回来时上坡路骑着特别的辛苦,基本上要花费3个多小时才能回来,到家时她已是大汗淋漓,累的话都不想说了。 

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着骑自行车了,家里只有那辆28加重自行车,当时我的肩膀刚刚与自行车一样高,骑得时候须用左手握着车的方向盘把子,右手抱着自行车的沟座子,腿从三角形大梁的中间伸进去,刚开始骑的时候只能蹬半圈,后来熟练了就可以快速的蹬一圈了。到了上初中的时候,因学校离家远,我就骑着它去上学,那时候我已长高了,已经可以从大梁上面去骑了,中学离家约3公里,中午要回家吃饭,每天骑两个来回,有时候在半路上车子轮胎没有气了或是链子掉了,都是我自己鼓捣着弄回家然后动手去补胎和维修的,就这样修修补补,一直骑着它上完了初中。

2000年的时候,父亲花了5000元买来了一辆珠江牌“小旋风”二轮摩托车,它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全家人出行的便利程度,因为自行车被我骑着上学去了,父亲就骑着他的摩托车捎着我母亲走亲访友和外出办事,出行速度也提高了,人也再不会感觉到劳累。记得我是在上初三的时候学会骑摩托车的,当时行走在路上,摩托车一加速看着道路两旁的树木都嗖嗖的朝自己的身后飘去,心里的那种感觉太美了。

摩托车虽快速便捷,但是在冬天可就不好用了,骑上会将人冻的“手足无措”,越骑越冻,尤其是过年走亲戚家,正是寒冬时节,赶到亲戚家时我的手脚都已被冻得僵硬了,耳朵也冻得发疼,心想何时才能开上一辆能挡风遮雨的汽车啊。

等到我上完大学,顺利参加工作以后,为了上班和回家方便,我和家里人商量决定购买一辆小汽车,我拿出自己的积蓄,父亲也拿出了家里的积蓄。2014年的夏天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汽车,开着它上路以后再也不用害怕冬天出行全家人受冻了,雨天也不会被淋的“落汤鸡”一样,同时,汽车的出行半径和效率也无限加大了,拉着父母亲去一趟城里也就花上半个小时,去周边的城市旅游来去也很方便。

如今那辆已有30年车龄的28加重自行车早已锈迹斑斑的扔在旮旯拐角里落满了灰尘,父亲的摩托车也停在院子里好几年了没有发动过,估计发动机也坏了吧。而现如今全家人出行都由我的小汽车来完成,载着父母可以随时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小汽车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从自行车、摩托车到小汽车,交通工具的改进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大农村群众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也见证了农村人的经济收入从个位数增长到上万元的质的飞跃,同时它也体现了人们由过去吃不饱穿不暖到如今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向往。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国上下都在欢庆这一重要节日的到来,而我也以自己身边点点滴滴的变化来见证家乡发生的沧桑巨变。

(甘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习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