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地方史志>史志资料

河西商埠──张掖

发表日期:2020-07-10 09:47 编辑录入: 甘州区区志办审核 来源:

 

远在春秋时期,居于弱水流域的月氏人曾到陇西,与秦国人进行物物交易。

战国时期,月氏统一河西,据说建都昭武城(今临泽县境内)。昭武城为西域与中原货物交汇点。

西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匈奴人占据河西,辟昭武城为对外贸易市场,与康国人结为贸易伙伴。康国王驻昭武城,他接待西域各国商队,经营对外贸易,匈奴人则抽税分红,双方得利。康国人商业经济不断壮大,昭武城成为康国人发祥之地。康居王的子孙在各地经商并控制各地政务,世称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九姓,都以昭武为氏,这就是“昭武九姓”。他们先后在西域立国,成为此后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九姓胡商”。

汉武帝打败匈奴,在河西建郡,移民屯田,打开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商路。“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贩运性商业活动逐渐繁荣起来。张掖郡城觻得,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九姓胡商”在贩运性商业活动中,从张掖过境的商品种类繁多,汉朝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域的物品有丝绸、铁器、漆器、金银饰品以及姜、桂等调味品;从西域输入内地的物品有天马、汗血马、玉石、琉璃、珊瑚、琥珀、象牙、犀角、夜光珠、白叠布(棉布)、火浣布(石棉布)、缕金缎、香料等,特别是葡萄、胡瓜、胡豆、胡椒、胡桃(核桃)、葱、蒜、石榴、苜蓿等品种输入内地,对丰富我国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增添农副产品种类,发展农副生产有着深远的意义。

五凉时期,北凉沮渠蒙逊建都张掖,西域三十六国皆遣使朝贡,胡商贩货者甚众。

西魏时期,西域商队云集州城,张掖开始成为国际贸易城市。西凉州剌史韩褒以优惠待遇扶持贫民经商,“每西域货至,先尽贫民市之,于是贫富渐均,户口殷实”。昭武九姓胡商在张掖的实力更强,有的出任为地方长官。安国人安郎落籍张掖,曾任甘州司马。东罗马帝国和波斯钱币在张掖交易中使用,官府不禁。

到了隋朝,国家统一,张掖的民族贸易得到空前发展,民间和官方贸易均超过前代,张掖遂成为经营河西与经营西域的中心。

隋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派遣吏部侍郎裴矩到张掖赴任之初,就充分利用与“胡商”接触的机会,倾心交结西域使团和商人,将其经营河西的大本营由武威推进到了张掖,使张掖成为河西与西域的商贸中心。

张掖是多民族聚居地,民族成份复杂,农耕区与游牧区犬牙交错,农耕与游牧生产相间进行。因此,牧畜及其加工成品与农产品的交换成为贸易的主流。同时外籍商人也首先是在张掖与当地居民、商人进行贸易,张掖充当了中外贸易的中转站,民间贸易异常活跃,史称“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后由民间交市发展到官府组织的交市。这种交易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河西地区经济的发展,刺激了河西商品经济的繁荣,加强了河西与中原、河西与河湟及新疆、河西与西域诸国的联系,扩大了河西的对外影响,在中外交往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唐代是河西开发史上的黄金时代,唐王朝每年要用80万匹绢在河西地区购买粮食。在全国推行“和籴”政策,设置常平仓收储民间粮食。张掖是河西农业生产的中心,农民给政府卖粮,换取布帛添置衣着和农具。天宝年间,河西道常平仓储粮1663.700石,占全国各道常平仓总储量的36.1%,与河北道并列全国之冠。

唐王朝实行的粮食“和籴”,稳定了粮食价格,打击了囤积居奇,减少了富商和地主利用年成丰歉来盘剥农民的机会。扶持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生产,从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官府通过“和籴”获取了大量粮食,备战备荒,既满足了军需,又巩固了政权。

唐咸通十三年(872年),河西回鹘攻占甘州,马匹、骆驼是回鹘与中原王朝贸易的主要产品。

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西夏虽然以农业为主,但仍然以马匹、骆驼为输出主要商品。西夏与北宋进行以物易物的茶马互市,但钱货交易仍是主要形式。西夏建国二百年,先后铸造了十三种金属钱币,但铸量甚少,在西夏国内,流通着宋、辽、金的钱币在十几种以上。

元代甘州路为甘肃行省省会,是河西的驿道中枢,还是经销茶叶的转口城市,市场兴隆,商业繁荣。主要有米粮市、皮毛市、牛马市、骆驼市、珠宝市及人市(买卖奴隶)。商业主要控制在贵族、官僚、色目人手中。元朝在商业交易中,始终禁止金、银作为民间商品流通的中介物,代之为宝钞(纸币),但宝钞的面额却用银两计算。到元代后朝,社会动荡,宝钞贬值,财政崩溃,商贸难以进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

到明朝,政府把茶马互市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对茶马互市实行控制和垄断,进行严格管理,设置茶马司,专管茶马贸易。茶马司大都建于利于互市的边地,有专门的仓库,朝廷将所征茶叶运到茶马司仓库储藏起来,以供换马。明朝在甘州卫等地设立了类似机构。茶马互市为河西提供了耕、战之马,对河西的土地开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代,甘州府城为甘肃提督驻地,是军事通道和商道交汇点。山、陕、直、鲁、豫以及四川商帮小贩云集甘州,商业字号布于四街八巷。光绪年间,甘州外来帮、本地帮共有商号1000多家,其中陕西帮有商号153家,山西帮有商号44家。

清代的甘州府,是一个“四面番回、华夷交会”的地方,民族贸易十分活跃。有市内贸易,乡下集镇交易。当时,张掖县城内有米粮市、炭市、菜市、木头市、房笆市、油市、麻渣市、苇席市、骡马市,还有鳞次栉比的店铺,出售布、絮、裘、褐、毡、毛、皮及铜、锡、铁器等日用品。山丹县除粮食外,棉布烟纸杂货无专市,各类商品混合在南关处交易。东乐县丞、抚彝厅治所也有市场。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白银已成为主要通货,但铜钱的铸量也大,存世也多。1900年后,传统的方孔制钱逐渐被机制铜元所取代。目前张掖境内,清代的各类钱币,随手可得,足见当时商贸之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