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地方史志>年鉴编纂

《甘州年鉴·2019》——农业经济

发表日期:2020-06-17 15:58 编辑录入: 甘州区区志办审核

【概况】 2018年,全区农业生产呈现“一减二增三提高”的特点,即玉米制种面积减少,高原夏菜和设施农业面积增加,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产业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提高,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农业增加值达到35.91亿元,增长5.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79元,增长9%

【种植业结构调整】 年内落实玉米制种51.6万亩、蔬菜花卉制种5.8万亩,种子收入达到11.02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7.61万亩,增加2.24万亩;设施蔬菜8.25万亩,增加7000亩;菜总产量135.3万吨增加6.3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全区具备蔬菜保鲜贮运能力的企业、合作社38家,一次性仓储容量达到19.24万吨。全区建立供港澳蔬菜基地3600亩,蔬菜种植效益较上年增加幅度较大,达到近年来最高值。种植各类中药材3.12万亩、食用菌2411亩、小杂粮10万亩、马铃薯5万亩。全区落实戈壁农业面积7004亩,其中戈壁设施农业面积5144亩,栽植戈壁特色林果面积1860亩。2018年重点开展了两个戈壁农业千亩示范园区建设,其中沿河滩绿涵公司千亩园区已累计开工建设戈壁设施农业1018亩,永济滩发年公司千亩园区已累计开工建设戈壁设施农业402亩。

【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断强化。全区创建示范性合作社达到247家,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27个,合作社成员达到15187人;带动农户31523户,占全区总农户数的47.2%。培育家庭农场469家,注册资金合计8600多万元,创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22家。全区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4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净值45.6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0.33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7%。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全区流转土地面积23.61万亩,规模经营面积13.41万亩,规模经营单位4289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调查承包地块619275块,实测承包地面积957763.24亩。签订承包合同82978份,整理档案82978份;打印发放经营权证书78829本,发放率95%。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区、乡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监管平台,各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监管系统运行平稳,18个乡镇全部实行电算化记账、网络化监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扎实开展。全区颁发各类产权证书281本,产权交易中心为96家颁证经营主体开展价值评估,评估价值7.61亿元;登记办理贷款61笔,累计4.1亿元。全区18个乡镇245个村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顺利通过市级核查验收。通过清理核实,全区农村集体资金29143.51万元,固定资产140263.89万元,土地总面积180.18万亩。

【农产品质量安全】 健全完善区、乡(镇)、村三级监管网络,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基地实行网格化管理。13个蔬菜种植重点乡镇和21家果蔬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建成检测室,配备农药残留速测设备,开展日常抽样检测工作,年内全区抽检果蔬样品16000多份,总体合格率达到99%。全区种植业“三品一标”产品认证达到86其中有机食品12个、绿色食品47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65.14万亩,占全区种植面积的50%以上。

【农业科技推广】 全年推广高效农田节水面积80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17万亩,苹果蠹蛾综合防控9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4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6万亩,耕地地力提升与加肥减量增效3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3万亩。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3014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40人次,培训“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234人次,带动全区农民科技培训3万人次。引进和总结提炼小麦、玉米、马铃薯及小杂粮等作物新品种57个,蔬菜新品种9大类45个,示范展示蔬菜新品种12大类89个。新技术新模式21项,开展试验示范34项次,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25个。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全区建成“十有标准”废旧地膜回收点25个,捡拾废旧地膜260多吨,废旧农膜田间拾净率达到90%,回收率达到85%,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81%以上(按面积计算)。通过“以旧换新”方式发放新膜970吨,回收废旧地膜4318吨。蔬菜主要产地建成田间尾菜处理利用示范点4个,重点推广堆肥、半堆半沤、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示范,通过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全区尾菜处理利用率保持在45%以上。

(甘林斌  李万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