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创建森林城市,建设大美甘州

铁骑踏黄沙  绿意驻心间 ——记甘州区兔儿坝天然植被管护站的荒漠生态卫士

发表日期:2025-08-26 16:31 编辑录入: 甘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审核 来源:


在兔儿坝滩荒漠与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交织的独特版图上,有这样一群人:轰鸣的摩托车是他们的战马,晒得黝黑的皮肤是他们的勋章,管辖区内的每一道沟壑、每一片林草、甚至珍稀植物的坐标,都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他们就是甘州区兔儿坝天然植被管护站的护林员,用日复一日坚守,在生态脆弱与开发建设的前沿,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防线。

铁马巡疆,荒漠上的生命巡航。当第一缕阳光炙烤着戈壁砾石,护林员陈荣和队友们已发动引擎,开始日均百公里的生命巡航。在这片1.9万亩的管护区,摩托车是穿越沙丘砾石的唯一选择。“一天跑个百八十公里是常事,夏天铁皮油箱烫手,冬天寒风刺骨,颠簸起来全身骨头都像散了架。”陈荣拍打着布满沙尘的座驾,言语间却透着习以为常的坚韧。引擎的轰鸣在荒漠中划出安全边界,串联起2处公益林监测点和5片人工造林地。

火眼金睛,生态红线的守护者。园区东扩区发现可疑推土痕迹!去年深秋的紧急通报至今历历在目。护林员罗跃军带领队员半小时抵达现场,制止了一起企图侵占12亩原生草地的违规施工。在开发与保护的博弈地带,他们建立+黑监管网,三年来累计制止非法侵占行为13起。

同时,火情火险的监控是悬在他们心头的利剑荒漠植被干燥易燃,园区内生产活动密集,防火压力巨大。每年森林草原防火期,护林员们时刻绷紧神经认真巡查,排除火灾隐患,清理防火隔离带杂草及易燃物,草木皆兵的警惕性守护着荒漠植被的安全。

活点地图,镌刻于心的生态密码北部林带那片沙枣林,今年新梢平均长了11厘米”,“张靖公路沿线盐松存活率达92——这些精确到个位数的数据,都储存在护林员们的生物大脑里。他们脑海中的《管护区资源分布图》标注着各类乡土植物及多种珍稀保护植物的分布地点,记录着每片林带的土壤墒情变化。这份动态更新的生态档案,成为科学管护的决策依据。

在黄沙与绿意交织的特殊战场上,这群平均年龄51岁的护林员,用沾满油污的手套丈量生态底线,以晒脱皮的脸颊迎接风沙洗礼。当夕阳为他们的剪影镀上金边,摩托车辙在荒漠中画出金色弧线,那是希望在戈壁上生长的轨迹,更是新时代生态卫士用生命书写的绿色史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