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民互动>政务访谈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全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发表日期:2023-04-28 10:30 编辑录入:甘州区管理员

访谈时间:2023年4月28日

访谈嘉宾:甘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瑞

访谈主题: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全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主持人:网民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甘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瑞同志,就甘州区的文化、旅游和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大家进行交流。王局长,您好!

王瑞主持人好,网民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您能介绍一下近年来张掖甘州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吗?

    王瑞如今的甘州,已成为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甘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名副其实的带动性支柱产业。全区现有A级景区13家(是全省A级景区最多的县区)、星级饭店18家、旅行社127家,特色餐饮企业100多家,社会宾馆375家,总客房数1.4万间,床位数2.8万张,星级农家乐46家,旅游从业人数2万余人;区内现存历代不可移动文物2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5处,馆藏各类可移动文物1899件(其中一级文物36件,二级文物37件,三级文物113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3项。隋代木塔、明代钟楼、西夏大佛寺等名胜古迹遍布全城,甘州小调为代表的非遗保护项目代代相传,传承着最悠久的历史文脉,展现出不同时期的时代风貌和文化内涵,构成独特的文化理念。

主持人:张掖甘州区在发展文旅产业方面有哪些资源优势呢?利用这些资源优势确定了怎样的发展方向呢?

王瑞甘州区是张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张掖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3661平方千米 ,全区常住人口51.76万人。 甘州地名的由来更是极富传奇性,相传很久以前此地有一眼泉水,其味甚是甘甜,此事在百姓中口口相传,到公元554年张掖郡正式改称甘州,宋词中有一个著名词牌叫作《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就源于张掖。甘州地处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汇的河西走廊中部,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绿洲、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雪山冰川、森林草原、丹霞地貌、田畴沃野、候鸟湿地、荒漠沙丘等地貌交相辉映。甘州既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又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是“一带一路”甘肃黄金段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要地。现在不仅是甘青大环线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绿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区。境内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络畅通,是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菜东去、西粮东调的安全战略通道。甘州因自然美景和物阜民丰并存,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又因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被誉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塞上江南”;宜居、宜游、宜乐的“湿地之城”;明净、清新、亮丽的“清凉之都”;文明、和谐、美丽的“戈壁水乡”。

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甘州区通过举办文化节会活动和宣传推介旅游资源相结合的方式,以花为媒以节会友加快旅游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先后策划推出“彩虹张掖,乐游甘州”花游季、清凉季、彩林季、冰雪季系列文旅活动,进一步凸显甘州全域旅游品牌形象。

主持人:张掖甘州区近年来都重点打造了哪些文旅项目建设呢?

王瑞近年来,甘州区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抢抓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创建机遇,立足“大生态”、发展“大旅游”,全域全季全时段精准发力,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产业链条日趋完整。目前,甘州区累计投资37.5亿元,先后建成屋兰古镇景区、甘州府城、喀尔喀小镇、丝绸之路文化村、甘浚镇丹霞小镇、张掖老街等重点文旅项目26项,今年甘泉文化旅游街区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重点辅导培育名单,我区创建为首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芦水湾旅游度假区评为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明清街-张掖老街创建为第一批全省旅游休闲街区,黑河生态景区等3家景区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前进村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过验收,古城村等7个村列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区文旅产业步入高速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全区积极推进张掖奥体中心、世行贷款张掖市文化遗产展示及传统村开发、张掖平山湖大峡谷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甘州区长城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文旅重点项目43项,计划投资19亿元,累计投资11亿元。谋划2023-2027年全省重大项目14项,计划投资139.87亿元。其中,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已完成提升改造工程并实现对外开放。旅游大通道项目、彩虹文化示范节点、屋兰古镇民宿村等重大旅游文化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张国臂掖》剧目、冰雪大世界项目、明粮仓和总兵府改造修缮保护、长城文化遗址公园、黑水国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主持人:张掖甘州区近年来都打造哪些景区和景点呢?

王瑞甘州区制定印发《甘州区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甘州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2022-2026年)》,充分发挥平山湖大峡谷、张掖大佛寺等重点景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芦水湾生态景区和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资源优势,打造芦水湾省级旅游度假区,现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屋兰古镇景区投资2亿多元建设九曲黄河灯镇夜游项目,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最大规模灯阵记录。平山湖大峡谷5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现已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改造完成后进一步丰富了沙漠体验项目,全面升级旅游业态,正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奥林匹克城市森林公园、水云乡生态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河田园综合体等4个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主持人:张掖甘州区在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具体是怎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论的呢?

王瑞有谁能想到,12年前,芦水湾还是一片乱石滩、采砂场。“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如今的这里水天一色、碧波荡漾,昭示着“两山”理论在张掖大地的实践成果。芦水湾生态景区位于张掖滨河新区,西邻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东南与张掖老城区相连,是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重要的补水通道。景区总占地面积约4500亩,规划区南北长2.9km,东西平均宽1.06km。景区总体布局为“一片二带三湖八景九节点”,芦水湾生态景区优美的水域风光和五彩斑斓的生态景观给广大游客和市民提供了一处休闲观光、健身运动的绝佳场所,同时为张掖滨河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居住条件,现已成为张掖城市发展最靓丽的风景线,被形象的喻为张掖城市的“后花园”和“加湿器”。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被评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22年荣获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张掖芦水湾生态景区是在西北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典型生动实践,张掖人民在苛刻的自然环境中创造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生态度假环境。颠覆了人们对西北内陆、黄土高原的直观感受,是张掖地貌景观大观园中最为重要的绿色生态景区,景区先后引进北美海棠、红叶碧桃、黄栌、金叶白蜡、美国红枫等23个植物品种,目前景区共有各类植物220种,成为名副其实的张掖植物园。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甘肃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景区生态效益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转化的步伐加快,为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主持人:张掖甘州区怎样不断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尤其是在完善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瑞近年来,我区积极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千方百计统筹整合资金,加大全域旅游产业投入,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创建,支持配套完善文旅基础设施,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力保障芦水湾、国家湿地公园、屋兰古镇、大满镇红西路军纪念馆、中共甘州县委纪念园等重点景区基础建设和运行维护,投入专项文化产业发展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文物保护、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及城市更新等设施设备配套。向上争取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文旅项目设施、场馆开放运营等项目建设。新建游客服务中心8座,新增停车位1000余个,设置更新城市全域旅游及景区导览牌1140块,布设城市家具420座,改建旅游厕所156座,购置12辆彩虹旅游大巴车,在县府街、明清街、张掖老街建成彩虹光影廊道,在水云乡公园等地建成网红打卡点及沉浸式体验项目10个。2022年投资1337万元,完成纪念馆临时展厅改造,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和修复、地方文献细颗粒化加工项目,民勤会馆、高总兵府、博物馆等文保场所消防工程,在中心广场、芦水湾等地配套城市书柜10个、电子屏5块。完成东湖小区、南大池、大满镇、靖安乡等城乡广电线路敷设和更新工程。

主持人:张掖甘州区怎样不断拉长文旅产业链条,丰富文旅产品业态呢?

王瑞始终坚持把旅游作为首位产业,按照区委、区政府确立的“四业并举”目标,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初步形成全域生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康养研学、绿色生态和民族风情“文化旅游+”等“6+N”文化旅游产业链新格局。持续拓展旅游辐射空间,加快推进旅游大通道、西南旅游环线建设,大力推介“一城两环六廊道”,推出红色传承游、橙色康养游、金色乡村游、绿色生态游、白色冰雪游、蓝色水域游、紫色夜间游的“七彩甘州游”精品旅游线路。紧盯景区景点这一旅游产业核心资源,全力实施重点景区晋等升级行动,加快平山湖大峡谷景区、大佛寺景区5A级景区和芦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步伐,扎实推进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景区改造提升,精准策划包装一批带动作用好、支撑能力强的文旅产业项目,借力核心景区提档升级带动区域发展,打造内外联动、内外兼修的品质旅游目的地。广泛培育消费增长热点,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目标,串联甘泉公园、胡家园子、张掖老街、甘州府城等市区内旅游景点、人文景观,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努力构建“城区、街区、景区、商区”四位一体的夜间经济体系。建成“游在甘州”智慧旅游平台,进驻旅游、餐饮、酒店等企业97家,上架各类文创、旅游、餐饮商品374种,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甘州文旅,实现甘州文旅“一键索引”。培育“甘州有礼”和“甘州味道”区域公共品牌,在张掖老街建成品牌发布暨运营中心,开发一批甘州地标性文化旅游商品,发挥文创、餐饮、民俗、酒店四大联盟优势,推出“七彩丹霞宴”“甘州老席”等特色饮食系列,重点打造新乐食坊、孙记炒炮、甘州搓鱼等甘州名优小吃,塑造甘州“舌尖上的丝路”品牌。凝练推广“六乐”品牌产品,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文化魅力。

主持人:张掖甘州区近年来怎样是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呢?

王瑞近年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民众出行半径大大缩短,以就近体验、亲近自然为特征的短途游、乡村游、城郊游、假日游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更多的本地人浪甘州、逛老街、赏春色、购特产、品美食,是当下文旅市场的主旋律。抓住这一机遇,甘州区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打的区内游和周末游,“七彩甘州游”乡村旅游线路全部启动运营。以“一村一品”为目标,精心打造“陇上乡遇”乡村旅游品牌。以“乡游、乡见、乡识、乡宿、乡味”为主题培育打造平山湖村、前进村、速展村、双塔村、谢家湾村等一批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农家乐100多家,其中星级农家乐42家,采摘园、休闲园32家,乡村民宿30家,旅游专业合作社8家。游客走进乡村,分享乡村生活,由此带来的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就地消费,能有力带动村民就地就业、就地创业,并产生新的劳动生产方式。同时,乡村旅游所带来的城乡两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又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主持人:张掖甘州区近年来在乡村旅游方面都制定了哪些政策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工作发展?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瑞根据《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工作》要求,区委、区政府以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为导向,以“一县一特”为目标,紧盯“五个一”创建要求,制定下发《甘州区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编制完善《甘州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前进村、双塔村、谢家湾村等城市依托型和平山湖村、速展村等大景区依托型及黑河生态景区、西大湖湿地旅游景区等沿黑河休闲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深入实施乡村旅游“双十双百”示范工程,根据区委1号文件、《甘州区“共享农庄”支持政策》和《加快推进全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文件精神,落实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扶持措施和奖励。至目前,全区新建及续建重点乡村旅游项目19个,累计完成投资26.5亿元,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和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工作已通过专家验收评审。

    主持人:张掖甘州区怎样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相关技能,来推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能力素养和管理服务水平?

王瑞近年来,甘州区依托兰州文理学院、河西学院专家智库,探索建立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管理辅导机制,吸纳智库乡村旅游专家、文创人才、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等人才开展培训辅导,引导乡村旅游精品化发展,专家团队日渐壮大;举办全省乡村旅游培训班、旅游服务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依托张掖智拓教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张掖六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乡村旅游学院,成立乡村旅游专家服务团,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共开展培训14场次,共计1815人;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文化旅游项目,全区共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8家,参与农户916人,乡村旅游从业人数约5000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占比达80%以上。

    主持人:近年来张掖甘州区是否已经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呢?这些产品具体是什么?

王瑞近年来,我区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以“一村一品”为目标,精心打造“陇上乡遇”乡村旅游品牌。先后建成甘浚镇速展特色街区、西遇·宿集、新墩双塔民俗文化村、平山湖喀尔喀小镇、普家庄秺侯驿文化园、谢家湾水云乡畔·共享农庄、西大湖湿地旅游景区、三闸甘州水驿(西部七彩休闲园)等乡村旅游重点项目,打造50余处乡村旅游景点,目前人气火爆,运营良好。

可以说,乡村旅游在甘州区的18个乡镇245个村社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你来到甘州的乡村总会发现不一样的特色,找到儿时的记忆。清晨,你走进乌江镇元丰村的彩色稻田,摸鱼儿、捉螃蟹,弱水河畔说丰年,惊叹农民伯伯描绘的大地艺术,寻找记忆中的乡愁;中午在三闸的西部七彩休闲园来一份热气腾腾的地锅鸡,在西遇·宿集体验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和美食;傍晚来到明永西大湖湿地旅游景区,在夕阳下仰视已经矗立千年的黑水国古城墙,领略湿地草原、丝路百种园文化、千眼泉奇观,品味鲜美的金鳟鱼;晚上在平山湖喀尔喀小镇的蒙古包吃一口羊肉,喝一杯奶茶,来一场篝火晚会,体验蒙古族的热情好客;沿途过程中,你还可以去水云乡生态公园六乐萌宠乐园里和小动物嬉戏玩耍;在沙井镇“种乡史语”文化公园了解全国玉米制种基地发展成果;在甘浚镇速展村特色街区和新墩双塔民俗村看看新时代新农村的风貌。

    主持人:张掖甘州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怎样繁荣文化事业发展呢?

王瑞迈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持续推动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加强艺术精品创作,扎实组织开展好群众系列文化活动,多措并举做好公益性“线上+线下”文化辅导培训,以文化人,以文育魂,为甘州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大力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和精准扶贫贫困村乡村文化场所建设工程,建成了以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甘州区数字图书总分馆体系,并向村(社区)延伸。至2022年,全区共建成农村文化广场195个、乡村舞台2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便民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坚持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全面实施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下基层项目和“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春绿陇原、“书香甘州”全民阅读文化惠民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等文化服务活动,年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0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30多万人次。

    主持人:近年来张掖甘州区通过对张掖老街、甘泉公园、明清街的打造。推出了一系列“夜游”产品,成为了张掖旅游的新亮点新引擎。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做吗?

王瑞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下发《关于做好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工作的通知》,张掖市甘泉文化街区文旅消费项目被列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重点辅导培育对象,培育期限2年。近年来,甘州区大力发展“夜经济”,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和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等业态,启动主客共享不夜城项目,依托大剧院、三馆演会中心、山西会馆、屋兰古镇、甘州府城开发沉浸式、体验式娱乐项目,恢复《甘州乐舞》《八之戒》等精品剧目演出,在甘州府城、张掖老街等特色街区打造演艺夜游品牌。在甘泉文化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科学规划设置特色小吃、文旅商品等经营摊位,开展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和娱乐活动,推出形式多样的购物、餐饮、文化、健身、休闲等夜间酬宾促销活动,鼓励街区内各场馆、经营门店延长开放时间,促进夜间消费,做活“夜市经济”,激发市场潜力与活力,助力全区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张掖甘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怎样让这些非遗项目在文旅产业当中能够得到动态的保护和传承?让非遗项目为文旅产业发展赋能呢?

王瑞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甘州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1个国家级、5个省级、10个市级、13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涵盖传统音乐、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技艺、民俗、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舞蹈、传统医药等十大类别;现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53名。2022年,成功申报《甘州社火》等8个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成功举办“八声甘州”学术研讨会,成立了“八声甘州”ﻪ研究会。重点扶持《甘州小调》《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等具有甘州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组织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各种宣传展示展演活动50多场。近年来,甘州区对待非遗文化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不断提高非遗保护利用水平,打造出了多个带有甘州特色的非遗街区、非遗景区景点、非遗旅游路线,在与传统文化的零距离接触中,市民和游客的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我区文旅产业发展质量也不断提升。例如:充分利用甘州区优秀的手工艺与民间艺术资源,创新发展非遗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集教育、研究、保护、展示、展演、展销于一体,承载传承、体验、培训、旅游等功能,成为非遗保护的新载体和文化展示的新平台。打造“张掖老街”综合性休闲游乐街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与文化相映生辉,丰富市民夜生活、激发夜经济活力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新地标,构成了一道极富文化特色的夜景。

让非遗项目为文旅产业发展赋能,我认为:传承非遗文化不应只写在纸上,更应落到实处;不应抱残守缺,而是赋活创新。非遗要活态传承,就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打造文化街区、景区,就是让普罗大众能够随处可见、触手可及,让非遗焕发出可持续传承的生命力,为文旅产业赋能,让软实力成为硬支撑。

    主持人:张掖市甘州区近年来不断把非遗保护传承活动作为彰显地方特色的载体,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符合时代特征的精品活动。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甘州区具体是怎样通过这些精品活动,推动“非遗+旅游”引领业态升级的呢?

王瑞近年来,甘州区与省内高校、文化艺术研究院等机构联姻,创建高品质的“八声甘州”文化交流与艺术采风基地。用好用活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常态化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览、图片展示、技艺展演、学术讲座等活动,向大众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组织动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六进活动”,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全国、全省的各类展示展演、比赛活动和交流研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推广,提升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甘州区非遗项目扎染作品《与你同行》喜获2022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甘州区自2019年起连续三年赴北京,先后在央视3频道、17频道进行了非遗展示展演)。此外,结合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要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甘州黄河灯阵、甘州传统社火、甘州小调大赛、秦腔戏迷大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丰富传统节日形式,加大民俗文化复原塑形,使我区非遗保护、传承和弘扬的社会关注度得到很大提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旅游深度融合既有利于旅游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非遗+旅游”将为文旅融合注入强劲动力。非遗进景区,让非遗在旅游发展中得以保护、传承,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发展,能够提升景区文化品位,也有利于在旅游发展中保护和传承非遗。甘州区主动探索非遗进景区等融合发展运营模式,固态的旅游资源与活态的文化相得益彰,散发出迷人魅力。“非遗+旅游”打造全新产业业态。很多深度游、沉浸游实际都是文化旅游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不断提升,游客更加期待在旅行过程中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近年来甘州区对“非遗+旅游”的旅游模式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推出“非遗+研学”“非遗+民宿”“非遗+文创”“非遗+演艺”“非遗+节庆”等新型旅游业态。比如:以“非遗+乡村振兴”打造的靖安乡靖平新村展现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风貌;以“非遗+特色小镇”的形式还原古丝绸之路特色驿站的甘浚镇“西遇·宿集”;以“非遗+特色街区”的形式推出的魅力民俗新村——新墩镇双塔村,通过种种新模式让非遗与旅游“联姻牵手”、深度融合,释放出非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为旅游增添更多精彩。

    主持人: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积极引进水上运动、冬季冰雪运动等新兴体育赛事,全力推动品牌体育赛事常态化规模化。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甘州区又是怎样推动“体旅”融合发展的呢?

王瑞体育品牌赛事的打造和创办,是一个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对外开放知名度的重要载体;是丰富百姓体育文化生活、激励人们干事创业热情的有效手段;是展示企业形象、宣传企业品牌的重要平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甘州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甘州的体育事业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且近两年亮点频现:群众体育深入扎实开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体育产业初显成效,场地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愈加显现。我们坚持打造体育品牌赛事,助推体育与文化、旅游相融合,助力甘州建设发展。我区充分利用张掖湿地、森林、沙漠、丹霞、戈壁等自然资源且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先后成功举办9届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6届全国冰雪山地马拉松赛、全国青少年帆船赛、龙舟赛及张掖黑河生态马拉松赛等国家级品牌赛事。政府的主导是各类体育品牌赛事成功举办的关键,政府及体育主管部门在积极促进申办体育品牌赛事的同时,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调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将赛事与社会经济和文化、旅游融合,开发赛事的无形资产,达到借助赛事宣传造势、聚集人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主持人:张掖甘州区在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方面,近年来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瑞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营销联动机制以及宣传、文旅、商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营销联动机制;创新营销形式,有效运用高层营销、网络营销、公众营销、节庆营销等多种方式进行品牌营销,采用微博、微信、APP客户端、抖音、微电影等新媒体方式进行创新性的品牌营销,加大甘州旅游品牌形象宣传。采取线上线下合作宣传模式,与央视、浙江卫视、读者集团等媒体建立宣传合作关系,参与央视频道录制《乡村大舞台》《欢乐城市派》,依托携程、途牛、美团等网络媒体开展线上营销。

2022年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并选定“一山一水一古城”图案作为甘州旅游Logo,“彩虹张掖·乐游甘州”为主要宣传口号。推出“甘州有礼”、“甘州味道”区域公共品牌和“七彩甘州游”、“一城、两环、六廊道”等26条精品旅游线路,全域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凸显。高质量举办杏花节、梨花节、沙枣花节、文旅资源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2022张掖全民健身健步走暨“奔跑吧·少年”彩虹跑等活动。打造全国自驾游大会、汽车拉力赛、黑河生态马拉松赛、平山湖冰雪山地马拉松赛、敦煌写经书法艺术节、古道新知·河西走廊与秦汉文明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类型多样的品牌节会节庆活动,形成市场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影响。

主持人:下一步张掖市甘州区将怎样落实党的二十大新部署新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呢?

王瑞下一步,我局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实施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实施文旅产业带动战略,真正让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全面推动旅游业复苏,坚持激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传统产品提升与新兴业态开发并重,依托“彩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打造集产品丰富、产业完善、服务健全、营销多维于一体的“文旅康养共同体”。开发特色文创产品,着力打造精品剧目,构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全链条。巩固深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全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保障广播电视安全,进一步补齐工作短板弱项,形成全资源整合、全要素调动、全链条延伸的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着力将甘州打造为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市场监管“首善之区”。

主持人:下一步张掖市甘州区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还有哪些目标呢?

王瑞在新的一年里,甘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一屏四城五区”发展目标,紧扣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做好“旅游+”融合文章,不断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推进甘州府城沉浸式体验项目,抓好平山湖大峡谷、沙漠体育公园、弱水湾休闲旅游度假区等景区晋等升级,加快芦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完善“游在甘州”智慧旅游平台和全域全景电子导览图,加快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引导标识系统等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做强甘青自驾游小环线,开辟甘蒙自驾游黄金线,丰富完善“七彩甘州游”全域全季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打造“一城、两环、六条廊道”必到必游9条精品线路,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景区游”向“全域游”转变。积极开展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加快打造明清街、张掖老街、万寿商业街等特色餐饮购物街区,全力推进靖安堡文旅水镇、西遇·宿集、北部湾生态谷等乡村旅游示范节点运营,充分发挥“甘州味道”“甘州有礼”区域品牌带动作用,鼓励开发具有甘州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土特产品等旅游商品,构建特色鲜明、多元互补的文旅业态体系。巩固拓展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创建成果,启动建设旅游大通道西线工程,力争星级旅游饭店达到20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达到48家,新培育国家乙级旅游民宿2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精心创作一批彰显甘州文化底蕴、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甘州乐舞》《八之戒》等精品剧目常态化演出,积极创作“金日磾”、“甘州宝卷”等反映甘州本土文化的精品力作,持续推进“文化三下乡”惠民活动,打造线上线下展演平台,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积极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快长城文化公园、黑水国遗址公园、红色基因传承创新与项目建设,开展数字化保护展示工作,探索利用现代科技,让博物馆中的藏品,历史中的人物,尘封的故事都活起来。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全民健身圈,全力推进张掖奥体中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体育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水上运动、冬季冰雪运动等新兴体育赛事,推动品牌体育赛事常态化、规模化。营造全民参与、全民乐享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氛围,全面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信心,确保三个月内大局可定,六个月内大局可起,一年内市场完全恢复,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