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东街街道交通巷社区:以“格”为基绘就基层治理温暖画卷
科学划“格”精准锚定治理坐标“界限清晰、规模适配、管理高效”——遵循这一原则,交通巷社区将辖区精细切分为12个单元网格,构建起“责任明确、全域覆盖”的治理矩阵。专职网格员化身“网格管家”,每周对网格内“人、地、事、物、情”开展动态摸排,建立涵盖党员、独居老人、残障群体、退役军人等30余个维度的“民生数据库”,同步记录翔实的“民情日记”。从孤寡老人的健康状况到楼栋消防隐患,从政策传达的“最后一米”到矛盾纠纷的萌芽迹象,网格信息如“活地图”般精准鲜活,为基层治理筑牢“数据底座”。
用心守“格”把服务嵌进民生细节网格的生命力,在于对民生需求的“秒级响应”。解纷于微:小到邻里噪声纠纷,大到安全隐患排查,网格员主动下沉,通过“日常走访+居民反馈”双渠道,第一时间捕捉问题,建立“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机制,让“小事不出网格”成为常态。关怀入微:针对特殊群体,定制“一对一”服务清单,为独居老人定期上门送慰问品、清理卫生,累计服务70余人次。为残障居民协调无障碍设施安装、维护等需求,解决相关诉求40余件。把政策温度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帮扶;服务于速:暴雨天巡查排水、寒冬里检查供暖、节假日前排查安全,年均消除消防、用电等安全隐患150余处。网格员的身影是居民心中“随叫随到”的安心符号,让“网格就在身边”不再是一句口号。
以“格”聚力共绘治理同心圆当“格内用心”成为习惯,“格外放心”自然生长。在网格员的带动下,社区悄然发生变化:曾经的“围观者”,纷纷化身“治理合伙人”,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主动参与政策宣传,热心居民自发加入志愿服务,文艺爱好者、自乐班子策划邻里活动,越来越多的居民从“被服务”转向“共治理”,志愿服务队伍如“滚雪球”般壮大,邻里互助的暖流在网格间涌动。在“治理合伙人”模式下,由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热心居民组建的调解志愿队,累计调处180余起矛盾。如今,交通巷社区正加速蜕变,安全隐患逐个清零,环境颜值持续升级,急难愁盼高效解决,一幅“守望相助、温情满溢”的生活共同体画卷徐徐展开。
基层治理的考题,永远指向“民生”。交通巷社区下一步将继续深耕网格化治理,以“更实举措、更细服务、更暖初心”回应群众期待,优化网格资源配置,深化“网格+志愿”联动模式,让治理精度再提升;聚焦“一老一小”“急难愁盼”,推出更多定制化服务,让民生底色更温暖。(闫琪 许小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