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甘州区2025年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5年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资金及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甘州区2025年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依据相关规定,广泛公开征求对该措施的意见建议,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及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代表以信函、电子邮件或传真等方式对该办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征求意见期限:2025年3月3日至3月8日
来信请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滨河新区农林科教中心农业农村局910室(收)
联系电话:0936-8212343 0936-8213436
邮箱:540346775@qq.com
附件:甘州区2025年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甘州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3月3日
甘州区2025年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一、项目实施概况
(一)项目实施区渔业发展基本情况
甘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境内湿地、沼泽、水域、自流泉水众多,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具有发展淡水养殖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区水产养殖主要分布在乌江、明永、碱滩、三闸等乡镇,水产养殖占地面积3791.7亩,其中养殖水域面积2434亩;有水产养殖场(户)84个,其中水产养殖企业12个、养殖户72户;主要养殖品种有草鱼、鲤鱼、鲢鱼、鲫鱼、虹鳟、金鳟、鲟鱼、梭边、松浦镜鲤、团头鲂等10余种,创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家,省级苗种生产资质企业1家。2024年全区水产总产量1380吨,渔业产值达到2340万元。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水库、池塘、活水养殖等模式向休闲渔业(垂钓+餐饮+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全区从事休闲渔业23户,休闲渔业水产占地面积920.5亩,其中养殖水域面积309.3亩,2024年休闲渔业总产值达到1050万元。
(二)项目建设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1.总体思路
以“预防-处理-回用”为核心,构建覆盖养殖全流程的分级尾水治理体系。在源头环节,通过精准投喂和科学调控养殖密度,减少残饵、粪便等污染物产生,降低后续处理负荷;在过程控制环节,采用“物理+生物+化学”多技术协同处理工艺,先通过微滤机、转鼓式过滤等设备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再结合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等生物处理技术高效降解氨氮和有机物,最后利用膜分离和化学消毒技术实现尾水深度净化,确保水质达标。在资源化利用方面,将处理后的达标尾水回用于养殖系统,减少新鲜水消耗;分离的固体废物经无害化处理后加工成有机肥料,富含营养物质的尾水用于花卉种植等农业用途,形成“养殖-处理-资源回用”的循环经济模式,推动低碳可持续发展。
2.目标任务
本项目针对水产养殖尾水中主要污染物(如残饵、粪便、氮磷、药物残留、悬浮物等)和水体环境容量,通过优化养殖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再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方法分级处理尾水,年处理养殖尾水1000吨以上,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节省养殖用水1000吨以上,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渔业综合效益,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实施内容
(一)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概算
1.项目建设内容
(1)水产养殖原水处理系统1套:每小时处理水量20立方米。设备组成:包括过滤设备(砂滤器、微滤机)、杀菌消毒设备(紫外线杀菌器、臭氧发生器)。
(2)水产养殖尾水生化处理池:用于于养殖尾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生化池2座。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配备硫化设备及生物处理填料,设计体积197立方米。
(3)水产养殖系统管网管路:配套建设供水、排水及循环水管网,包含流量计、管道阀门及管道井。管径:UPVC给水管250*80米,UPVC给水管160*350米,UPVC给水管75*32米,UPVC给水管63*12米,UPVC给水管110*16米;材质:采用耐腐蚀、耐压的UPVC管材。确保水流顺畅,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2.项目投资概算
该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1.7%,自筹资金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3%。具体详见附表。
甘州区2025年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项目资金筹措表
序号 | 实施内容 | 单位 | 数量 | 概算投资 | 资金筹措(万元) | 备注 | |
中央补助资金 | 建设单位自筹 | ||||||
1 | 原水处理系统 | 套 | 1 | 14 | 5 | 9 | |
2 | 生化处理池 | 立方米 | 197 | 86 | 35 | 51 | |
3 | 系统管网管路 | 套 | 1 | 20 | 10 | 10 | |
合计 | 120 | 50 | 70 |
(二)项目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1.项目建设期限:2025年2月至9月
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025年2月至3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设计项目图纸以及资金概算。
2025年4月:完成项目招投标手续。
2025年5月至8月:完成项目建设内容。
2025年9月:完成项目验收、工作总结、绩效评价等工作。
三、预期收益
一、环境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有效去除尾水中的污染物,避免其进入周边水体,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黑臭等问题,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维持水生态系统平衡,提升周边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减少新鲜水资源的开采,降低对自然水系的依赖,同时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固体废物对土壤、水体的污染,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效益
通过构建循环水处理系统,可大幅降低养殖过程中的用水成本和废水处理费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能有效减少人工成本和能源消耗;同时,尾水回用和营养资源循环利用可降低周边农业生产的肥料投入成本。项目形成的"养殖-处理-种植"循环模式不仅能提升整体资源利用效率,还可通过绿色生产方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为项目运营方创造多元化的经济收益渠道,项目建成后,一是每年可节省养殖用水1000吨以上,二是通过尾水循环利用,缩短养殖用水使用周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通过养殖尾水过滤处理,年生产肥料100吨,该项目共增加经济效益200万元。
三、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通过提高渔业生产设施条件,可有效促进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渔家乐、观光垂钓和乡村旅游,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5人,增加本地村民的经济收入,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同时,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认识,进一步形成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组织及保障措施
(一)项目组织
1.项目申报。严格按照项目申报相关要求,遴选确定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建设主体需具备法定代表人资格,具有一定规模且发展成熟的养殖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经养殖企业申请、乡镇推荐上报、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并公示后,确定项目实施主体。
2.项目管理。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项目协调管理,明确责任目标,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检查指导。区农业农村局督促项目实施主体加快项目进度,定期检查进度质量,并随时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区农业农村局严格督促项目实施主体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效益。建立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在项目落实后严格按规划任务实施,按设计施工及建设标准验收,客观评价项目实施成效、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为完善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3.绩效考核方式。
按照以下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考核:
数量指标:原水处理系统1套,尾水沉淀池1座,配套建设系统管路;年处理养殖尾水≥1000吨。
质量指标:工厂化养殖设施设备升级改扩建完成率100%;设施渔业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经济效益指标:年节省养殖用水≥1000吨,对全区渔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
社会效益指标:项目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渔业产业的积极性增加;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95%;水产品稳定保供能力提升。
生态效益指标:养殖尾水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明显降低。
可持续影响:项目持续发挥作用明显。
4.绩效考核时间
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实施主体先开展绩效自评,区级计划于2025年9月初完成项目绩效考评。
5.监督检查方式。
项目检查采取:听取项目实施主体汇报,进行询问和质疑;
查阅有关文字资料、档案、会计资料;实地查看项目实施情况;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核实情况等方式。区农业农村局对项目实施程序、招投标及合同、项目施工、项目资金使用等全过程实施监督检查。
(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局长为组长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项目实施相关工作,同时成立项目建设技术指导小组,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工作。
2.加强协同配合。该项目甘州区农业农村局主管,由项目实施主体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主管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各司其职,相关单位要加强配合,全面完成项目各项目标任务。
3.强化保障监督。项目主管部门要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加强项目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21〕24号)和《甘肃省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补助资金不得用于与项目建设内容无关的支出,确保专款专用。同时,项目主管部门要对项目安排、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工程验收、项目结算、工程款项支付以及项目公示等全过程实施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管理。项目实施主体所在乡镇要按月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量化考核验收,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