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2025甘州区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2025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苜蓿种植情况,通过前期调查摸底,经各乡镇摸底推荐上报,组织人员对项目建设主体的项目建设条件、内容、建设可行性进行现场核查,确定了实施主体,计划种植苜蓿600亩,制定了《甘州区2025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提请局党组会议进行审议通过。现依据相关规定,广泛公开征求对该方案的意见建议,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及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代表以信函、电子邮件或传真等方式对该办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来信请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滨河新区农林科教中心农业农村局910室(收)
联系电话:0936-8212343
邮箱:526902694@qq.com
征求意见期限:2025年6月23日—6月27日
甘州区农业农村局
2025.06.23
甘州区2025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项目承担单位:甘州区沙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日常监管单位:甘州区农业农村局
市州监管单位:张掖市畜牧兽医局
省级主管部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编制时间:2025年6月
甘州区2025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财政农业产业发展资金计划的通知》(甘农财发〔2024〕46号)、《关于下达2025 年中央财政第二批农业产业发展资金计划的通知》(甘农财 发〔2025〕17号)及《甘肃省2025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苜蓿种植情况,通过前期调查摸底,经各乡镇摸底推荐上报,我区2025年有苜蓿种植意愿的生产主体为平山湖乡沙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安阳乡甘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我站组织人员对项目建设主体的项目建设条件、内容、建设可行性进行现场核查,确定张掖市甘州区沙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2025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实施主体,计划种植苜蓿600亩,提请局党组会议进行审议通过。制定了《甘州区2025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概况
(一) 项目工作基础
1.申报对象基本情况
申报对象张掖市甘州区沙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4月24日,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平山湖乡平山湖村沙坡牧点,注册资本陆佰贰拾万元。现有640亩肉苁蓉基地,400亩优质饲草种植基地,120亩经济林,190亩退耕还林,240亩生态林。同年成立张掖市甘州区沙坡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2400万元修建占地面积38亩骆驼养殖场一座,养殖骆驼1260峰,其中产奶骆驼670峰,建有产奶骆驼养殖圈舍6栋,生产骆驼养殖圈舍4栋,冷库3间180㎡,挤奶车间200㎡,管理用房240㎡,2025年度在平山湖蒙古族乡平山湖村、紫泥泉村流转土地718亩种植苜蓿,本着顺应时代,采用“合作社+农户+养殖基地”的运营模式,对驼奶及驼副产品委托“新乐食坊”等有资质企业进行加工,衍生驼酸奶、驼肉干、驼奶粉等一系列高端驼产品,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和运营机制,带动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牧民骆驼养殖的积极性,增加了牧民群众的收入。
(二)种植区域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优越
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地处东经100°6′-100°52′,北纬38°32′-39°24′之间,地处甘州区城区以北,东以中沙河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相邻,南与靖安乡、三闸镇接壤,西与临泽县板桥乡相连,北以板槽河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毗邻。位于河西走廊合黎山系的龙首山北麓,巴丹吉林沙漠与张掖绿洲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形复杂,有峡谷、丘陵、沙漠、山地等多种地貌,海拔高度在1800-3700米之间,属温带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6℃,年平均降水量29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856毫米。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属寒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小于1.2℃,年降水量大于350毫米,年蒸发量小于1747毫米。区域内河流较少,主要有中沙河、板槽河等季节性河流,水量有限,多为干旱季节断流,雨季短暂有水。土壤类主要以灰漠土、风沙土为主。自然资源丰富,风能、光热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烟煤、硅石、锰、铁、铅、锌等;东大山自然景观带分布有26科98种植物,主要树种为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山杨等,还有甘肃马鹿、岩羊、暗腹雪鸡等80余种野生动物。日照时数3085小时,无霜期138-179天,具有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2.当地政府十分重视
甘州区高度重视草产业发展,2003年就提出了草畜产业发展规划,甘州区委、区政府把建设草畜大区作为政府重要工作目标之一。2015年,甘州区被农业部确定为“粮改饲”“草牧业”试点区,为甘州区现代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步入了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草畜已成为富区强民、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2011年以来,甘州区严格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措施减轻草原承载压力,区政府划拨平山湖蒙古族乡国有公滩5324亩,大力培育发展舍饲养殖产业,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现已建成有高标准圈舍23栋36560平方米、饲草基地2300亩的异地育肥基地一处。2022年以来,甘州区重点培育平山湖蒙古族乡双峰驼特色养殖产业,扶持建设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千峰骆驼产业发展基地,培育发展特色驼奶产业。2024年甘州区在兰洽会招商引资签约张掖塞上牧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万峰骆驼产业发展基地建设项目。
3.种植区苜蓿种植基本情况
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耕地4069.89亩,其中国家所有2480.42亩、集体所有1569.47亩,包括异地育肥饲草基地、沙坡、宝音河等各牧点饲草地和乡域内三个村自留耕地,主要种植苜蓿、燕麦、玉米等饲草作物,主要灌溉方式包括育肥饲草基地机井节水滴灌和自留耕地塘坝漫灌。2025年种植苜蓿718亩,建成苜蓿示范基地,平均亩产干草达到800千克以上,生产的苜蓿干草主要用于骆驼等牲畜补饲。苜蓿蛋白含量>18.0%,NDF和ADF含量符合要求。
苜蓿基地建设区域详见附件5(包括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影像坐标图、坐标表,详细标识了种植地块位置、编号、经纬度和面积等)。
(三)效益分析
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奶类总产量持续上升,已跃居世界第三位,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骆驼奶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如低脂肪、高维生素C、富含矿物质等)而受到青睐,骆驼奶的乳糖含量较低,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成为牛奶的替代品之一。因我国奶业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充分暴露,高质量奶源基地建设和优质牧草基地建设严重滞后等老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现代奶业任重而道远。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近年来致力于双峰驼舍饲养殖和驼奶产业发展,驼奶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单产低,骆驼奶产量低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遗传、营养、环境、疫病等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优质饲草长期供应不足,优质饲草系人工栽培牧草的饲料作物,而不包括作物秸秆。二是骆驼养殖成本高,经济效益低。造成骆驼养殖经济效益低的因素有多方面,主要原因是饲草料价格高。当前,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天然牧草等饲草以及棉粕、豆粕、玉米等饲料原料的价格总体比五年前有明显提高。骆驼日粮配方精料多,优质饲草少,造成骆驼日粮成本高,单产低,营养代谢病多,兽医、兽药费用增加,加之过于分散养殖,养殖经济效益低。三是奶业技术进步缓慢,科技转化率不高。虽然近年来国家启动了奶业重大科技、科研项目,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但在生产层面上,单项技术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技术组装配套与示范推广,广大牧民仍学不到先进适用技术,有限的科技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饲草、饲料和饲养方面为例,优质饲草数量仍很缺乏,骆驼专用饲料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养殖需要,骆驼日粮结构基本采用“苜蓿+全株玉米青贮+高精料”的日粮结构,或在混播人工草地(苜蓿+无芒雀麦、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等)放牧生产驼奶。骆驼日粮配方还基本上采用粗蛋白指标,很少考虑瘤胃降解蛋白(RDP)和过瘤胃蛋白(RUP)等指标,更达不到氨基酸平衡,骆驼仍不能得到充足且平衡的营养。项目申报对象通过选择苜蓿、青贮玉米、甜叶菊、花生秧等多种饲草对挤奶驼进行饲喂试验发现,蛋白含量较高的苜蓿对提高双峰驼产奶量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流转土地实施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对提高驼奶产量增加养殖效益、增加牧民收入、提供就业岗位、巩固草原生态保护成果等都有重要意义。
1.经济效益
项目完成后,600亩优质苜蓿按亩产干草800千克计算,年可生产苜蓿干草480吨,每吨苜蓿干草按2300元计,可节省饲草购买费用110.4万元。产出的高品质苜蓿草产品,专供给骆驼养殖企业,一是缓解骆驼养殖优质饲草供应紧张的矛盾;二是通过饲喂优质苜蓿,提高驼奶的品质;三是通过项目实施既可以提高企业自身收入,又可以带动土地流转农牧户增加经济收入;四是通过项目实施,夯实项目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合作社发展后劲。
2.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该合作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农业设施、提升科技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引领当地牧业产业改造升级,将进一步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在优质苜蓿种植、管理和收获利用上,可为周边牧民提供技术支持,带动周边牧民提高种植水平,增产增收;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推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巩固草原生态保护成果。
二、项目绩效目标与建设标准
(一)建设目标及预期收益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围绕苜蓿的种植、管理、利用等关键技术的推广,着力提高苜蓿生产能力。建立紫花苜蓿示范基地600亩,示范基地苜蓿干草亩产达到800千克,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10%,亩增加产草量80-100千克,亩增加收入200-230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2级以上,粗蛋白含量达到18%以上,相对饲用价值达到125%以上。项目建设后,年产苜蓿干草574.4吨以上。
(二)建设原则
1.坚持草畜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通过优质苜蓿示范基地的建设,改善该合作社生产条件,提高苜蓿产量和质量,发展成为该企业饲草生产基地,促进苜蓿生产与骆驼养殖的有机结合,杜绝示范片区建设与骆驼养殖“两张皮”现象的发生,为奶业安全提供优质牧草。
2.坚持突出优势,合理布局的原则
充分利用该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及骆驼养殖合作社合作利用发酵后的有机肥改良黄沙地,最大限度改良我乡土地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开展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苜蓿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建成苜蓿示范基地后,同等灌溉条件下亩产应达到800千克以上,粗蛋白含量达18%以上。
3.坚持专业生产,示范带动的原则
结合当地牧民“禁牧”实际情况,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要求,加强测土配方施肥、种子丸粒化(包衣)、根瘤菌接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的应用,通过企业统一经营管理的模式,促进苜蓿生产加工方式的转变,实现和建立“基地+加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我乡牧民发展苜蓿产业,确保苜蓿面积的稳定性和苜蓿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4.坚持政策引导,多元投入的原则
按照“谁建设、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加大企业配套投资力度,充分调动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国家、企业多元化投入格局。
5.坚持权责明确,公开透明的原则
根据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区建设总要求,按照企业自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种植面积及投资规模,确保项目任务落到实处。项目建设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透明,自觉接受上级单位的监督、检查和指导。项目实施主体落实后,在区农业农村局大厅进行了公示;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主体要认真履行项目建设承诺函,区农业农村局做好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
(三)建设标准
1.土地选择标准
示范基地具有适宜苜蓿种植土地面积600亩,有租赁合同,权属明确,使用期限5年。
2.灌溉条件
示范基地灌溉设施配套完善,水源充足,满足示范基地灌溉需求。
3.品种选择标准
根据项目区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耐盐碱、抗寒、抗旱、抗病虫害、抗逆性强、早春萌芽早、再生能力强、生长快、丰产性良好、秋眠级别3-4级,适宜甘肃河西走廊种植的“WL系列”“甘农系列”“新疆紫花大叶”等苜蓿品种。
4.施肥标准
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苜蓿生长年限和生长情况,结合土壤测试情况,适时适量施用氮、磷、钾和有机肥,推广普及苜蓿专用肥。
5.农药标准
建立健全苜蓿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建立重大病虫草害紧急预案,限制使用高残留、高剧毒农药,有效预防苜蓿病虫草害。
6.新型技术应用标准
普及新型技术的应用,测土配方施肥达到100%,种子丸粒化(包衣)率达到100%,根瘤菌接种率达到100%,增施苜蓿专用肥100%。
7.产量标准
示范区苜蓿单产比当地平均单产水平提高10%,灌溉条件下干草亩产达到800千克左右。
8.苜蓿质量标准
示范片区苜蓿草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2级以上,其中,孕蕾期收割粗蛋白质(CP)含量高于18%,酸性洗涤纤维(ADF)低于35%,中性洗涤纤维(NDF)低于45%,相对饲用价值(RFV)高于125%。
9、草畜结合紧密
新建设的600亩苜蓿基地位于平山湖蒙古族乡紫泥泉村
和平山湖村,我乡骆驼养殖达4496峰,年产苜蓿480吨,产出的苜蓿干草完全可在我乡骆驼养殖企业内利用。
10.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示范带动周边牧民提高苜蓿种植水平,增加牧民收入,使当地苜蓿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1.生鲜乳质量水平提高
骆驼饲喂示范基地生产的优质苜蓿以后,产出的生鲜乳质量应有明显提高,在标准饲养条件下,一般乳蛋白含量3.0%以上,乳脂肪3.5%以上。
12.档案管理完善
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档案,包括有关文件、实施方案、生产记录(施肥、喷药、除草、刈割晾晒、打捆、堆码、拉运、整地等记录)、测产结果、项目总结等。建立基地标识牌,标示牌注明示范片区域范围、面积规模、产量目标、种植品种、实施单位、责任人等。绘制示范区标识图,注明示范片区位置。编印一套技术手册,开展相关培训,提高苜蓿种植水平。
三、项目实施内容
项目计划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600亩,采购苜蓿种子1200千克;配套修建田间基础设施,并购置安装配套机械设备,制作标识牌并组织开展苜蓿种植、田间管理、收割以及加工储存培训1期50人次。
(一)苜蓿种植
1.品种选择及草种购置
选择耐盐碱、抗寒、抗旱、抗病虫害、抗逆性强、早春萌芽早、再生能力强、生长快、丰产性良好、秋眠级别3-4级,适宜甘肃河西走廊种植的“WL系列”“甘农系列”“美国大叶”的苜蓿品种1200千克。
2.土地深松及播种
一般在秋季进行深松,此时土壤湿度适宜,便于操作,且经过冬季的风化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苜蓿根系发达,深松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这样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为苜蓿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使用深松机进行作业,深松机的选择要根据土地面积和地形等因素来确定。作业时要注意保持深度一致,避免漏松或过松。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可采用晒种、浸种或药剂拌种等方法。晒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浸种可使种子吸足水分,加快发芽速度;药剂拌种能预防病虫害。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进行;有条播、撒播和穴播等方式。条播行距一般为30-40厘米,便于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撒播适合于大面积种植,但种子分布不均匀,出苗后易出现稀密不匀的现象;穴播一般用于山坡地或零星地块,每穴播种3-5粒种子。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1.5千克,具体播种量要根据种子的发芽率、纯净度以及土壤肥力等因素进行调整。 播种后要及时覆土,覆土深度以1-2厘米为宜。覆土过深会影响种子发芽出土,过浅则种子易受干旱和鸟类危害。覆土后要进行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
(二)病虫草害防控
病、虫、杂草的防控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安全,有效,经济,简易。注意事项是:牧草收获或放牧利用前半个月不得使用农药。
1.杂草控制
苜蓿苗期易遭杂草危害,应尽量避开杂草危害高峰期播种。对于多年生杂草为害较重的地块,应在耕翻前杂草旺盛生长期进行防除。可采用41%农达水剂0.4~0.6升/亩,或10%草甘膦铵盐水剂1.2~2升/亩,对水40升进行茎叶喷雾。喷药6天之内不要放牧或割草,6天之后耕翻播种。
播种后出苗前,可以考虑进行土壤化学封闭处理,将杂草消灭在萌发出苗阶段。可采用96%金都尔乳油50~70毫升/亩,或90%禾耐斯乳油80毫升/亩,或5%普施特(豆草特、豆施乐)水剂250毫升/亩,或48%地乐胺乳油50~70毫升/亩,对水30~40升进行土壤表面喷雾。
出苗后,应于苜蓿3片三出复叶展开、杂草3~5叶期进行茎叶处理,将杂草消灭在幼苗阶段。可采用5%普施特(豆草特、豆施乐)水剂100~120毫升/亩,或25%苯达松(灭草松)水剂180毫升+6.9%威霸水乳剂60毫升/亩,或25%苯达松(灭草松)水剂180毫升+15%精稳杀得乳油50毫升/亩,或50%高特克(草除灵)悬浮剂30毫升+5%精禾草克(精喹禾灵)乳油50毫升/亩,或50%高特克(草除灵)悬浮剂30毫升+10.8%高效盖草能乳油50毫升/亩,对水40升进行茎叶喷雾。
春季苜蓿返青后,杂草幼苗期至起身前,可采用5%普施特(豆草特、豆施乐)水剂120毫升/亩对水40升进行茎叶喷雾。
其他时期发生杂草危害时,若非毒害草,可以考虑随同苜蓿一道刈割,作为牧草予以收获。
2.病害防治
锈病。植株密度过高,倒伏,田间湿度大,易发生此病。在发病初期,选用20%粉锈宁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达克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喷药1次。
霜霉病。冷凉潮湿条件下易发生此病。在发病初期,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大生)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2%普力(霜霉威)克水剂600~800倍液进行喷雾。
白粉病。温暖、昼夜温差大、湿润条件下易发生此病。在发病初期,选用20%粉锈宁乳油3000~5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福星(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进行喷雾。
褐斑病(叶斑病)。湿润条件下易发生此病。在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达克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
炭疽病。气候温暖湿润,或植株密度过高、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生此病。在发病初期,选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锌双合剂)可湿性超微粉500倍液,或80%大生(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进行喷雾。
菌核病。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此病。在发病初期,选用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
3.虫害防治
蓟马。于蓟马发生初期,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7500倍液,或3%啶虫脒(莫比朗)乳油2000~2500倍液,在早晨或傍晚蓟马活动盛期进行喷药。
蚜虫。干旱年份易大发生。于蚜虫发生期,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7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进行茎叶喷雾。喷药时要注意喷叶片背面。
夜蛾科害虫。于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亿活芽孢/克)500~1000倍液,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100亿/克)500~1000倍液,或24%米满悬浮剂1200~2400倍液,或1.8%爱福丁(阿维菌素)乳油2000~25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40%辛硫磷(倍腈松)50毫升/亩对水40升,在早晨或傍晚夜蛾科害虫活动盛期进行喷药。
(三)测土配方施肥
要求测土配方施肥,根据需求施用肥料。一般耕作田,施有机肥3000千克/亩,全耕层均匀基施。当土壤氮素过于缺乏时,播种前基施尿素5千克/亩。刈割后追施磷肥20千克/亩,尿素5-10千克/亩,其他肥料根据测定所需施用。
(四)收获加工
1.播种当年刈割一茬,时间应在7月底至8月初之间。
2.第二年开始,一年应刈割3~4茬,刈割时期应控制在孕蕾末期或初花期刈割,留茬高度以7.6-10厘米为宜。
3.紫花苜蓿以刈割晒干饲用为主。刈割时应结合当地天气预报,错过雨期,如遇雨期则提前刈割,以保证苜蓿品质。
4.地块的收割方式:使用人工进行收割。
5.苜蓿鲜草青贮前需先进行晾晒,晾晒4-5小时后,进行翻草,使苜蓿草水分均匀。当鲜草水分保持在60%左右(水分测试用烘干前后重量计算),用青贮饲料收获机捡运进行粉碎,经汽车运输到青贮窖,喷淋靑贮剂,并用装载机压实。青贮窖满后需用专用薄膜封窖,保持窖顶平整,顶部用废旧轮胎压实,四周用沙袋压实,确保空气无法进入。苜蓿青贮完成后40—50天即可当做饲料使用。
(五)示范基地监测
1.监测样地的设置:样地设在项目示范地内。
2.监测内容:产量、品质、病虫害、成本投入及经济效益等内容。
3.监测指标:品种、株高、产量、茎叶比、干鲜比、适时刈割期牧草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中性、酸性洗涤纤维)等。
4.监测结果: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对示范地种植面积、牧草产量、草产品质量、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作出客观评价,监测评价结果定期上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作为项目验收依据。
(六)组织培训班
由张掖市甘州区沙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甘州区农业农村局监督,组织开展苜蓿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技术培训班1期,培训农牧民及苜蓿种植人员50人次。
四、项目单位与任务分工
(一)项目单位及任务分工
1.项目单位
项目主管部门:甘州区农业农村局;
项目承担单位:张掖市甘州区沙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见附3)
2.任务分工
甘州区2025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任务面积共计600亩,中央补贴资金36万元,全部由张掖市甘州区沙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
张掖市甘州区沙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落实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具体组织实施项目,负责田间种植管理、收获、拉运、加工、销售等一切生产和销售活动,并确保5年内苜蓿示范区种植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需提供承诺函)。
(二)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概算总投资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6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40%;自筹资金54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60%,全部由项目建设单位张掖市甘州区沙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筹。详见表1。
表1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表
序号 | 实施内容 | 单位 | 数量 | 单价(元) | 概算 投资 (万元) | 资金筹措(万元) | |
财政补助 | 单位自筹 | ||||||
1 | 流转土地及整理 | 42 | 6 | 36 | |||
1.1 | 土地流转金 | 亩 | 600 | 600 | 36 | 0 | 36 |
1.2 | 土地深松及播种 | 亩 | 600 | 100 | 6 | 6 | 0 |
2 | 苜蓿种子购置 | 千克 | 1200 | 75 | 9 | 9 | 0 |
3 | 病虫害防治 | 次 | 3 | 10000 | 3 | 0 | 3 |
4 | 化肥 | 亩 | 600 | 100 | 6 | 0 | 6 |
5 | 苜蓿收割 | 亩 | 600 | 100 | 6 | 0 | 6 |
6 | 机械租赁 | 5.5 | 2.5 | 3 | |||
7 | 饲草料加工、储藏厂 | 平方米 | 600 | 300 | 18 | 18 | 0 |
8 | 技术培训 | 项 | 1 | 5000 | 0.5 | 0.5 | 0 |
合计 | 90 | 36 | 54 | ||||
投资比例(%) | 100 | 40 | 60 |
1.流转土地及整理费用:土地流转600亩,600元/亩,概算投资36万元;土地深松及播种费用100元/亩,600亩地概算投资6万元;
2.优质苜蓿种子购置费用:采购进口紫花苜蓿草种1200千克,75元/千克,概算投资9万元;
3.病虫害防治费用;病虫害防治3次,1万元/次,概算投资3万元;
4.施肥费用:施肥100元/亩,概算投资6万元;
5.苜蓿收割费用:根据实际结合当地地理条件,苜蓿示范基地采用人工收割,每亩人工投入100元,概算投资6万元;
6.机械租赁费用:租赁机械概算3.4万元,用于运输、整地等;
7.饲草料加工、储藏场建设费用:修建饲草料加工、储藏场地600平方米,300元/平方米,概算投资18万元;
8.技术培训费用:举办标准化生产培训班1场次,概算投资0.5万元。
五、项目组织和保障措施
(一)项目组织
根据《甘肃省2025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按照自下而上、自愿申请的原则,由企业向甘州区农业农村局提出项目申报申请,由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后,确定项目拟实施主体,依据省级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和补助资金额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逐级上报市、省主管部门备案实施。
甘州区农业农村局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资金审核、绩效考核等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完成项目技术培训。
(二)管理措施
1.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是项目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实施负责。要严格按照项目审核批复的建设内容、规模、质量进行实施,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2.强化监督检查
主管部门承担项目监管责任,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及资金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督察落实。
3.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甘肃省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管理项目资金。项目建设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项目实施方案审批备案后,甘州区农业农村局可先期安排50%的财政补助资金;验收合格后,再安排剩余50%的补助资金。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实行报账制管理的方式,严禁截留、挪用、侵占、套取国家资金。
4.加强项目档案管理
严格按照《甘肃省2025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坚持项目建设公开公示原则,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各环节工程档案资料,为项目科学管理、项目验收提供依据。
5.把好绩效考核验收关
项目主管部门严格按《2025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绩效考核验收评分表》进行考核初验,验收合格后,申请上级有关部门进行验收。
(三)保障措施
1.强化技术服务
项目承担单位要积极主动邀请专家全程开展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着力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着力研究苜蓿种植、收获及管理等方面新技术运用及推广工作,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
2.落实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
项目实行考核责任制度,把示范基地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跟踪问效,统一标准,使之成为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区创建的样板。同时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示范片区建设质量。项目单位要强化绩效管理,开展考评工作,考评工作结合项目验收开展,对验收不达标的,按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进行整改落实。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媒体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宣传项目建设对推动苜蓿产业发展和提升奶业生产水平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及时推广项目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扩大影响,引导社会各方关注苜蓿产业和奶业的健康发展。
4.加大投入力度
落实好高产优质苜蓿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建设工作,除利用国家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补助政策支持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苜蓿草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苜蓿示范区综合生产能力。
5.加强项目档案管理
建立完整的项目档案资料,包括项目立项文件、实施方案、批复文件、生产记录、测产结果、合同协议、出入库单、项目总结和项目实施过程图片、视频等资料。
六、有关附件
1.有效的土地使用权证明文件(土地流转协议等)
2.企业独立法定代表人营业执照、信用等级证明
3.项目承建单位基本情况表(附3)
4.项目承担单位承诺函
5.苜蓿基地建设区域标示图(在标准地图上标示种植区 域、田块编号、经纬度、面积等)
6.与奶牛养殖企业签订的供货协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