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甘州:搭好种植聚宝“棚” “蔬”写绿色致富路
甘州融媒讯 (记者 陈志伟 杨婕)甘州区围绕绿色蔬菜扩量提质,以特色蔬菜产业为抓手,不断巩固乡村振兴成果,把有机农业、设施农业逐步向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如今的甘州乡村,近处是绿树成荫的村庄,远处是绿油油的菜田,绿水青山交相辉映,尽显绿色魅力。
有机产业,一头连着旺盛的市场需求,一头连着农业绿色转型的方向。走进位于党寨镇马站村的万亩有机蔬菜基地,娃娃菜、生菜、西蓝花等绿色蔬菜长势喜人,这两天已经开始陆续采收。
“截止到现在,我们一共育苗1200万株,可以栽植基地1400多亩,种类有娃娃菜、西蓝花、甘蓝、松花等。今年投资1120万元,新建了马站村种苗繁育中心,未来我们年育苗量达到2400万株,实现村集体收入300万元以上。”甘州区党寨镇马站村党总支副书记李红梅说。
从最初的流转400亩土地作为试点,开始有机蔬菜探索之路,到现在的新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的智能化种苗繁育中心和有机蔬菜育苗基质生产线,党寨镇马站村已推动形成集有机基质(有机肥)生产、有机种苗繁育、有机菜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和休闲采摘为一体的有机蔬菜全产业链。
甘州区党寨镇副镇长詹莉莉说:“目前获得有机认证转换证书27个,认证面积2.26万亩,认证蔬菜5大类11个品种,错峰上市契合市场需求。下一步,党寨镇将突出‘丝路寒旱有机菜’品牌定位,打造娃娃菜、西蓝花等为主的冠军单品和其他配套销售的体系,采用供应链企业合作和直销终端市场‘双轨并行’方式,实现效益倍增,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甘州区持续扩大有机蔬菜、奶肉牛种养和认证规模,全区获得有机食品认证证书的企业14家,认证种植养殖产品39个,认证品种涉及西蓝花、娃娃菜、蒜苗、松花等各类蔬菜以及小杂粮、林果、牛肉、牛奶、牧草等多种产品,有机认证产量达11.7万吨。获得有机认证转换证书产品27个,转换面积2.26万亩,产量13.6万吨。
设施农业,作为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的科技迭代品,眼下已成为甘州区靓丽的风景。这两天,在三闸镇刚刚建成的三和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智能玻璃日光温室内,一株株定植好的小番茄苗正加速生长,工人们正乘坐独有的“交通工具”在各垄间来回穿梭,忙得热火朝天。
“整个项目占地355亩,建设种植面积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玻璃温室,种植品种主要以种植串收番茄为主。整个项目是一个从育苗、种植、生产、包装运输到销售全产业链项目,预计年产串收番茄3000吨,年销售收入6500万。”张掖市农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自军说。
该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规划修建智能玻璃日光温室6座,配套修建功能区、育苗区、办公区、生活区等配套设施。同时,在重点设施区域引进了自动化设备,为全区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智慧”源泉。
甘州区三闸镇副镇长杨凯明说:“下一步,我镇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一高地四区’的发展战略,加力拓展现代农业发展‘六个空间’,大力发展双河湾鲜切花、设施水产养殖、三和智慧农业产业园串收番茄等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利用优势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全区现代农业新高地。”
甘州区作为五大“西菜东运”基地之一,蔬菜产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今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7.12万亩,上半年产量达42.44万吨。设施农业更新步伐加快,新建钢架大棚678亩,改造提升老旧日光温室30座,持续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