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幸福底色日日新
记者 张玲
张掖三中迁建如期完成,秋学期招生正式投运,民族幼儿园扩建、第十幼儿园新建等项目加速推进;爱琴海购物中心开业运营,祁连路等4条城市道路开工建设,改造提升馨宇丽都A区等5个集中连片住宅小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甘州区始终把民生福祉放在发展首位,从就业创业的“稳”、社会事业的“进”到安全基础的“牢”,全方位发力、多维度施策,让民生底色更亮、幸福质感更实。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筑牢幸福“压舱石”
“以前扛着米面爬楼太费劲,现在看着电梯一点点装好,心里别提多踏实了”!近日,在东沙嘉园(白水泥厂家属楼)楼下,居民李大爷望着即将完成廊桥装饰的电梯井道,满脸期待地说。
今年年初,甘州区住建局计划推进的4部老旧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已于6月底全面开工,目前均进展顺利,进入建设“快车道”,为居民“上下楼”难题带来切实解决方案。
据了解,此次加装电梯项目覆盖东沙嘉园、区医院家属楼、富民小区3个老旧小区共4个单元,均为居民意愿强烈、需求迫切的楼栋。这4部电梯预计将于10月中旬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惠及近150名居民。届时,老年群体和行动不便者将彻底告别“爬楼难”的困扰,让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甘州区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发力点、突破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区妇幼保健院,患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随时随地进行预约挂号、随机检查、自助缴费、检查结果查询等,无需再到医院窗口排队等待,实现了医疗数据互联互通。
“我们加强与医保部门合作,实现了医保电子凭证线下挂号、就诊、支付、取药、取阅报告、自助终端6项全流程应用,开通了医保移动支付功能,解决了缴费排队时间长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温馨的医疗服务。”甘州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丁丽君说。
同时,区医保局持续深化医保业务办理智能化、人性化,参保人通过甘肃政务服务网自助服务终端即可实现参保信息查询、病历凭证打印,异地就医备案、跨省医保关系转移等36个高频服务事项,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擦亮品质“新名片”
金秋清晨,阳光轻洒。走进张掖市第三中学,崭新漂亮的校园,白色大气的教学楼,欣欣向荣的绿色景观,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显得格外和谐美丽。
“一开始到学校参观时,被惊艳的是学校硬件,尤其是学校的教学楼,又宽敞又漂亮,还有丰富的文体活动。现在,觉得学校的师资、理念都很棒。”学生家长张亮说。
据了解,张掖市第三中学规划建筑面积65339平方米,概算总投资2.76亿元。学校规划布局教学区、功能区、运动区、生活区。同时,配套了高标准运动场、体育馆、报告厅等设施,既能满足日常教学需求,也为学生的文体活动、实践探索提供充足空间。
教育是民生之基。张掖市第三中学迁建项目,是优化学校布局,提升城区办学条件的直观体现,更是甘州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真实缩影。
情系“一小”,关爱“一老”。
“今天吃的臊子面,很合我们老年人的胃口,党和政府对我们老人们非常关心,互助幸福院的饭菜做得非常好,每天吃完饭还能打打牌,和老朋友们聊聊天,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谈到现在的生活,70岁的崔多勤欣慰之情跃然脸上。
崔多勤是甘州区上秦镇李家湾村村民,孩子在外面上班,互助幸福院便成了他和老伴的第二个家。老两口每天来互助幸福院吃完饭再锻炼身体,老年生活再也不和以前一样单调乏味了。一顿热饭解决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也让老人们品尝到了幸福味道。
上秦镇目前建有村级互助幸福院2个,村级日间照料中心5个,实施助餐活动的村级互助幸福院1个,供应臊子面、包子、小饭等多种类早餐,6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爱心助餐价格,臊子面、小饭每人2元。村级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设有助老娱乐室、棋牌室等多个功能室。建成以来,持续为老人们提供日间照护、文体娱乐等服务,让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享受幸福“夕阳红”。
安全基础持续稳固
守护平安“幸福线”
傍晚,东环路芦苇池迎来一批“客人”。波光粼粼的河面,飞鸟接踵而至,轻划水面,翩翩起舞,徜徉于此的市民不禁感叹“美极了”!飞鸟不语,却诉说着甘州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东环路芦苇池曾经作为老城区地下水、各种泉眼和八大明渠汇集的排清渠,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城市扩张、河道沿线污水直排,曾经的“排清渠”变成了“龙须沟”,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周边的人家夏天开窗户都成了奢望。
近年来,随着治理污水、腾退河道、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等一系列硬核举措,让河湖重新碧波荡漾,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甘州最大的优势、最美的底色。
据统计,上半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6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备用水源地水质保持Ⅰ类标准,山丹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同时,甘州区还积极实施“百村万树千里林”绿色行动,建设绿色通道77公里,营造片林1195亩,建成农田林网1910亩。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新增经济林1500亩。实施“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项目4个。
生态环境质量全域提升,公共安全防线越筑越牢。今年以来,我区全域推行“四级七天”工作法,矛盾纠纷化解率98.6%。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46.21亿元、占5年清收总任务的98.18%。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四项指标”三降一升。
从就业岗位的“稳”到教育医疗的“优”,从生态环境的“美”到社会环境的“安”,我区以实打实的举措推进民生福祉增进工程,让每一项工作都沾满“泥土气”、饱含“民生味”。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项项惠民举措开花结果,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必将更加浓郁、更加鲜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