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心吃”到“明白吃” 看张掖甘州校园食品安全新变化
文/郭沛良 图/甘州区委宣传部
“孩子在学校吃什么、吃得安不安全,是我们家长最关心的事。现在每天能看到食堂的食材检测结果,还能通过手机看后厨操作,心里踏实多了。”9月伊始,在甘州区第一幼儿园门口,送女儿入园的市民吴莹指着校门口的“每日食安公示栏”,话语里满是安心。随着秋季学期全面开启,张掖市甘州区把校园食品安全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细致排查、智慧监管、闭环整改,为师生编织起一张看得见、靠得住的“舌尖安全网”。
走进甘州区第一幼儿园食堂,南街市场监管所的执法人员正拿着台账,逐一核对当天的食材采购记录。“这是今早刚到的蔬菜,不仅要有供货方的资质证明,我们还要现场抽样快检,15分钟就能出农残结果,合格了才能进厨房。”甘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南街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郭秀介绍道。
“自从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我们园里建了‘风险隐患、问题整治、责任体系’三张清单,还记了食材消耗台账,就是要把安全抓在平时。”甘州区第一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陆惠萍说,所谓“三张清单”,就是每天排查食堂卫生、食材新鲜度等“风险隐患”,发现问题后立刻明确“整改措施”,再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加上每天记录食材用了多少、剩了多少的“消耗台账”,从采购到上桌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在张掖育才中学,校园食品安全的“智慧味”更浓。食堂后厨的各个角落都装了摄像头,通过视频传输技术和显示屏,将食品加工制作的关键部位和环节进行直接展示,保证监管部门和公众能够通过电脑、手机、显示屏等终端设备来实时观看餐饮制作的重点环节。同时,食材仓库里,米、面、油、肉、蛋、奶、蔬菜、调味品等大宗食材都建立了“大宗食材供应商管理台账”,每一样都可查到产地和供应商资质证明。
“我们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不仅要让学生‘吃得放心’,还要根据学生口味调整菜单,让他们‘吃得开心’,做孩子们‘餐盘里的守护者’。”张掖育才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华山表示。
秋季开学以来,这样的“全流程检查”已成为常态。甘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1人次,检查学校、幼儿园51家次,供餐校外托管机构9户(次),累计指导整改问题33处;同时组织学校食品安全培训7场次,培训食堂管理和从业人员400余人次,走进校园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2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主体78户次,确保学生“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盯食材查验、人员管理、硬件设施、病媒防治这些关键环节,多去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转一转、查一查,让巡查抽检更频繁,守护更有力。”甘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南街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郭秀说。
食堂门口多了学生“食安监督员”,孩子们会主动检查餐具是否干净;课后多了“食安小课堂”,老师会带着大家认“QS标志”、看保质期;校园周边的小卖部里,“五毛食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贴有“校园推荐”标签的健康零食……校园供餐体量大、经营形式多样、责任主体多元、社会关注度高,事关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下一步,甘州区将继续落实校园食品安全的相关工作要求,加大对学校食堂的检查力度,不断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让“舌尖上的安全”从“保障”变成“常态”,筑好师生“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