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三维聚力”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甘州融媒讯(记者 任珅 何长凯)在全面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防线。近年来,甘州区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实践突破,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机融合,为全区未成年人构筑起坚实的心理防护屏障。
甘州区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建立起了“区级统筹—学校执行—班级落实”的三级管理体系,在校园内形成“行政领导+专兼职教师+班主任”的全员参与机制,同时,创新构建“学校—年级—班级”三级预警网络,将心理危机筛查与关键节点干预相结合,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咨询、社团活动等方式,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保护生命安全、法制宣讲等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张掖育才中学学生李承灏说:“学校经常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的主题班会,当自己遭受校园欺凌时,要勇于对施暴者说不,及时寻求家长或老师的帮助,学校开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育对我的影响十分深刻。”
“班级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作为班主任,我会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张掖育才中学教师郇丽霞说。
甘州区通过“校内阵地+校外延伸”的双线布局,构建起全方位育人场景。在学校主阵地建设中,各中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育人大格局,实现计划、课时、教师、内容、评价、活动“六落实”。在甘州中学,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通过情景模拟、团体辅导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生命价值。
甘州中学七年级七班学生尤梦茹说:“我们的班规不是老师单方面制定的‘命令’,而是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共同制定的‘契约’,大家畅所欲言,最终达成共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深刻的法治实践课,让我们明白了权利和义务的边界,理解了规则制定的意义在于保障每个人的权益以及集体的良好秩序。”
“作为一线班主任,落实学校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违法犯罪工作的核心在于精准关注、动态跟踪和法治浸润。不仅在道德与法治课上通过情景模拟深化法律认知,组织参观法庭、编排法治短剧等实践活动,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警示教育课,并引导孩子共同制定班级公约,明确欺凌、盗窃等‘红线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理程序,使规则意识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甘州中学教师张琼说。
从“心”出发,向“阳”而行。甘州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以系统思维破解基层难题,以创新实践书写育人答卷。面对新时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挑战,甘州区将继续秉持“育心与育人相结合”的理念,在师资专业化、服务精准化、协同常态化上持续发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心灵根基。
张掖育才中学校长杨华山说:“我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核心在于强化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注重实践养成,精心设计志愿服务、传统文化体验等实践活动,在行动中涵养品德;深化家校社协同,形成育人合力,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