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甘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①甘州:奏响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强音
记者/张玲 李自海 赵鸿秀 申羿晓 王志勤 王凯 通讯员/王海燕 尹一男
6月25日,走进龙渠乡葡萄采摘园,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上硕果累累,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晶莹剔透的光芒,微风吹过,葡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垂涎欲滴。
“眼下,葡萄正处于硬核期,果实颜色加深,味道变得更加浓郁,口感变得更加饱满,预计从7月中旬开始,各类葡萄陆续就可以成熟采摘。”葡萄园负责人李晓虎介绍道。
据了解,目前龙渠乡共有葡萄大棚120余座,占地约170亩,主要分布在墩源村、白城村、保安村、新胜村等。品种主要有阳光玫瑰、夏黑、甜蜜蓝宝石、红提等,每个棚每年收入约3万~5万元。
“下一步,乡党委、政府将立足乡域实际,紧跟市场需求,坚持把葡萄采摘作为丰富乡村产业业态、延伸产业链条的‘消费点’,大力发展高端鲜食葡萄产业,持续打造集葡萄田园风光领略、乡村休闲旅游及红色教育活动为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龙渠乡党委副书记胡小燕告诉记者。
项目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龙渠乡墩源村智慧菌菇方舱基地建设项目是龙渠乡与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占地7000平米,预算投资750万元,计划利用墩源村废弃校舍,购置智慧菌菇方舱42个,种植珍稀食用菌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目前,已完成方舱基地废旧房屋拆除、场地平整、改水改电、砾石罩面和场区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并自筹资金先行购置安装调试完成智慧菇舱10个。前期试种的鹿茸菇和扁麻菇成功出菇,品质良好,株均产量250克以上,并计划于7月上旬引进试种猴头菇和金耳等珍稀食用菌种。 该项目具有全年连续生产、超长使用期限、土地要求低、部署灵活、手机智能化操控、节约人工、节水节能等综合优势,是农业领域科技赋能的代表,也是农村新质生产力的示范。
“我乡计划采取产业嫁接助推老旧房屋拆除改造的方式,以产业收益激励动员农户拆除空置危旧房屋,利用腾退宅基地分散布设智慧菌菇方舱,不仅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帮助群众实现就地创业增收,而且能有效破解农村空置房屋拆除改造难题,盘活农村房屋闲置资源,同时也能开发菌棒、有机肥、菌剂饲料生产和预制菜加工等上下游产业,让小菌菇撑起乡村产业振兴‘致富伞’。”该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元泽告诉记者。
6月24日,在大满镇马均村的甘州区神沙窝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项目建设正酣,数十辆挖掘机、装载机、运料车同时作业,施工、监理、工作专班人员奋战在项目一线,抓工期、保进度,全力保障工程快速推进,现场一派火热景象。
据了解,甘州区神沙窝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园项目紧邻张党公路和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区位优势明显。总规划面积34.7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800万元,新建智能化育苗温室大棚1.67万平方米、钢架大棚16.58万平方米,配套建设恒温库1座、2万立方塘坝1座等附属设施,项目建成后主要种植草莓番茄、水果芹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发展集种植温室、育苗温室、研学基地、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新一代设施农业产业园。
“我们设施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今年4月初开工建设,2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场地平整、熟土更换、塘坝、道路、水电管网基础建设,温室大棚主体完成建设15万平米20多座,剩余大棚正在有序建设,预计今年8月底前全面竣工。”项目专班成员韩世超介绍说。
项目建成后,主要发展草莓、番茄、水果、芹菜等高附加值设施农产品,以实施建良地、育良种、推良技、出良品、创良市“五良措施”为抓手,打造集种植温室、育苗温室、研学基地、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新一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到1200万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达到150万元以上,并提供上百个优质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今年以来,大满镇牢固树立“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项目”的理念,加强项目协调推进工作,全周期发力、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推动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加速跑”。大满镇将以此次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推动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甘州区根据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准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找到了适应市场、符合各村实际发展的路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