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火路社区基本情况
索引号 | 620702080/2022-00046 | 发文字号 | 号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火车站街道办事处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部门 | |
生成日期 | 2022-11-21 10:40:23 | 是否有效 | 是 |
一、基本情况
火车站街道张火路社区位于甘州区东北郊张火公路新园小区内,辖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居民小区楼院28个,住宅楼203栋,平房280间,网格室8个,居民6580户,13583人。社区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69人,社区办公楼分四层共720平方米,建成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党群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会议室,服务大厅内设综合服务、卫生健康、退役军人服务、民政救助、医疗保障、社会保险、就业服务7个办事窗口,为居民群众提供30余项服务。
1.社区工作人员构成情况:社区现有党委书记1名(事业编干部),民选副主任2名,工作人员30人(公益性岗位26人,平台2人, 民政助理员1人,社区大学生1人)。
2.居民构成情况:张火路社区现有居民小区楼院203栋,平房280间,三无小区12个。居民6580户,13583人,流动人口335人。享受低保287户533人,特困20户23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户7人,孤儿1人,残疾184人,困难补贴60人,重度护理补贴44人,独居老人14人,享受廉租住房补贴136户249人;社会化管理人员(包括五七工)1326人,城居养老保险待遇领取132人,医疗保险全额资助31人,定额1人,差额532人;71名吸毒人员、9名涉邪人员、9名社区矫正人员、40名刑释解教人员,重点维稳人员280人。
3.辖区单位情况:辖区内中央省、市、区企(事)业单位21家,各类餐饮、服务、商业网点275个,中小学一所,私立幼儿园3所。
二、社区建设发展情况
近年来,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党建+志愿”为载体,推行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双网融合”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党建引领下的睦邻驿家网格党群活动中心,推动党的力量和资源下沉到网格的前线,实现力量在网格沉淀、工作在网格联动、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落实,完善网格自治制度,通过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居民代表开展民主议事协商平台,形成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网络。
社区按照尊重历史,传承记忆,发挥作用,参与治理理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征的“睦邻驿家”,为居民群众搭建交流沟通、学习教育、业余生活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激发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至目前,打造七九六网格“睦邻驿家”、推进打造盛和网格、145队网格、水勘院网格“睦邻驿家”,城市更新行动整合庆瑞苑片区三无小区大物业服务管理试点,联合区住建局对牌楼新村下水管道老化及堵塞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协调市住建局、设计院、796物业管委会等相关单位对796棚户区改造矛盾纠纷问题进行解决,张火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新园小区、庆瑞苑小区、供销长廊家属楼。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总结出“5566”工作法,将居民自治与政府服务有效衔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重点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更新行动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组织开展平安建设、法律服务、企业服务、文化演艺、党建服务、文明诚信、志愿服务“七进社区”系列活动。
深化“进网格送服务”活动,社区以大党委为主导,以网格支部为纽带,达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建”的效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压实网格责任,推行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楼院长“三级”模式。打造融合“党员活动、民生服务、矛盾调处、邻里交流、民主议事”等多功能为一体“十五分钟服务圈”,让党员群众活动有场所、交流有平台、需求有回应、休闲有去处。以志愿服务为依托,推动“陌邻”变“睦邻”。推进网格内党建、综治、民生保障等工作“一网融合”。提升群众法律底线意识和红线思维,成立网格调解室,联合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在各网格“坐堂问诊”,实现网格人民调解、社区行政调解、街道司法调解“三调融合”格局,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多元化机制,以真情服务,赢得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支持,真正实现对网格的无缝化管理,精细化服务。
探索“五联”惠民心,党建聚合力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快车道”。“联”动聚群力,探索推出一支部一特色一阵地一典型一品牌的“五个一”标准,充分调动驻街企事业单位力量,结合在职党员双报到,先后与20家市直、区直及驻街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召开联席会1次,协助落实社区事务8项,开展共建活动52场次,开展志愿服务20余场次,帮扶慰问困难群体26人次,受益群众达860余人。“联”动抓活动,围绕党建带群建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行动的党建“三项活动”,联合共建单位开展平安建设、法律服务、企业服务、文化演艺、党建服务、文明诚信、志愿服务活动的“七进社区”系列活动,形成了“党建牵红线,活力聚万家”的共建、共赢局面。“联”动办实事,大力推行“居民点单、社区下单、驻街单位接单”的服务模式,认领并完成遗留问题等19项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联合派出所、质监所、综合执法部门共同解决占道经营等难题,打通群众“连心桥”。“联”动解难题,针对城乡结合部乱象,遗留问题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现象,社区推行“居民点单、社区下单,驻街单位接单”服务模式。“联”动靓窗口,将党建工作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紧密结合,发挥“大工委”“大党委”核心作用,联合辖区单位共同开展“社区携手共驻共建环境卫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遗留环境问题等整治行动,社区与共建单位签订环境卫生整治诺书21份,联合开展巡查检查30余次,综合整治20次,着力塑造城市“新名片”。
聚焦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推行“党建统领、法治保障、德治为先、自治筑基、智治支撑”社区治理新模式。以政治领航,凝聚治理合力。彰显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网格党建、在职党员“双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为抓手,选优配强网格员力量,党员干部下沉网格,两委成员指导一个网格,由社区(村)书记任总网格长,“两委”班子为网格长,配备2名网格员,定期开展网格长业务大练兵,做到“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将基层党建、民情信息采集等工作下沉网格,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主动服务”。以法治保障,增强治理定力。提升群众法律底线意识和红线思维,成立人民调解室,聘请法律顾问1名,定期联合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在各社区(村)“睦邻驿家”开展“坐堂问诊”活动,实现社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融合”格局,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多元化机制。至目前,化解矛盾纠纷63起,提供法律援助20次、法律咨询500余人次。以德治教化,提升治理内力。按照“社会治理+精神文明”思路,将社区治理与道德培育深度融合,开展身边好人、党员先锋、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依托新时代课堂弘扬传统美德,通过先进典型“亮牌”和设置“好人榜”“曝光台”等方式宣传社会道德新风尚,引导居民群众“学、做”典型。以自治固本,激发治理活力。创新居民自治机制,拓宽居民参与自治渠道,让居民成为治理“主角”,通过议事厅收集居民诉求,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民事联席会,成立网格议事小组,推行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的机制,落实定区域、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四定”管理要求,开展“小网格议百家事”活动8场次,收集民情民意80余条,“红网格暖百家心”“固定党日”活动17场次。以智治支撑,助推治理动力。运用“互联网+”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借助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安全管理。通过微视频、音频、新时代文明实践1小时大喇叭等发布惠民政策、网格动态等信息,推广使用“智慧民生”二维码,通过扫码、诉求、核查、反馈流程,畅通居民需求通道,已受理群众诉求30件。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为民办实事为目标,为网格内的老年人、青少年、居民家庭提供个性化服务,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社区“亲民、惠民、助民”服务新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