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务信息

甘州政务信息第19期

发表日期:2025-09-28 10:56:00 发布机构:政府办
索引号 620702001/2025-00121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5-09-28 10:56:00 是否有效

【目录】

★甘州区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保障

★甘州区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民生服务新格局

★甘州区构建多元调解新格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甘州区打好破解欠薪治理周期难题“组合拳”

甘州区筑牢城市生态屏障绘就绿色宜居新图景

★西街街道推进“两项政策”并轨促进民生服务提质增效

★乌江镇因地制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碱滩镇以“三大行动”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

★明永镇筑牢安全防线守护群众平安

【工作动态】

甘州区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保障一是健全机制体系。制定并实施《甘州区校园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政府、部门与学校职责分工,建立“职责压实+隐患排查+整改台账+销号整改”全链条管理机制,实现对全区261所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全覆盖排查整治。二是提升防控效能。扎实推进“校园餐”安全专项整治,组建112个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完成45所学校食堂大宗食材统一招标采购,投入180万元实施18所学校食堂改造和设备提升工程,完善安防基础设施,新增联网火警报警器620个、更新摄像头2000余个,推动安防建设“四个100%”全面达标。组织开展防欺凌、防溺水、消防应急等主题宣教演练80场,覆盖师生8.4万人次。三是强化闭环管理。严格执行“三清单一台账一记录”工作方法,组织教育、消防、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多次开展“回头看”,聚焦校舍、食品、消防等9类关键领域深查细改,累计排查并彻底整改省、市督查及自查问题543项,全部通过省级平台实行线上录入、线下整改双监督,实现问题动态清零,整改完成率达100%,形成隐患闭环管理和长效监管机制。                                       (区教育局)

甘州区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民生服务新格局  甘州区深化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在社会救助、婚姻登记、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民生服务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有效提升服务精准性、便捷性与智慧化水平,构建起智慧民生服务新格局。一是强化数据共享,夯实智慧基座。建立健全跨部门主动发现和数据核对机制,制定并推行民政与公安、人社、住建、医保、残联等多部门数据共享比对流程,依托省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等信息平台,完成新申请社会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2400余户,核查信息8批次超3500人;完成1978年以来历史婚姻档案电子化补录15.3万份,纠正错漏数据2万余条,为民生服务“一网通办”奠定坚实数据基础。二是优化服务流程,实现便捷办理。推广应用“张掖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甘州养老”“张小助”等数字化平台,全面开通社会救助和婚姻登记网上申办、异地办理功能,网上受理并办结社会救助申请17件,成功办理婚姻异地登记220余对;通过“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为4300余名居家老人提供11类72项服务;建成“爱心餐厅”20处,采用人脸识别等技术累计服务超10万人次,极大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和满意度。三是健全监测机制,提升保障效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预警监测功能,健全低收入人口和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动态监测及跨部门风险研判处置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336户1046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800余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252张,安装紧急呼叫、智能监测等设备6300多件,提供上门服务4.2万人次,居家养老风险显著降低,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区民政局)

甘州区构建多元调解新格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筑牢调解根基。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甘州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谁主管谁设立、谁设立谁负责”的行业调解责任机制,推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专业调解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健全区、镇、村三级调解网络,建成各类调解组织315个,实现多元解纷力量整合和体系化运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和组织基础。二是建强专业队伍,提升调解质效。创新调解人才“选育管用”机制,拓宽选任渠道,积极吸纳乡贤、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等群体加入专职调解员队伍,建立分级认证管理制度,构建“常态化培训+实战化演练+跨部门交流”三维赋能体系,累计培训调解员1.5万余人次,推动20余名优秀调解员纳入法院诉前调解员队伍,现有高等级调解员680名。推行“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诉前纠纷调解率提40%,调解质效和司法效能显著提升三是打造品牌矩阵,强化示范引领。实施“品牌调解室创建工程”,按照“一乡镇一特色、一行业一品牌”思路,完成23个乡镇(街道)品牌调解室全覆盖。打造“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区矛调中心专业调解室整体入驻综治中心,确保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东街交通巷社区“阳光”调解室践行“四级七天”工作法,成功调解纠纷175起,涉案金额190余万元,获评全国优秀调解委员会;沙井镇“和为贵”调解室深受群众信赖,调解员被誉为“布衣法官”,品牌引领、示范带动效应日益凸显。(区司法局)

甘州区打好破解欠薪治理周期难题“组合拳”  一是筑牢根基防未然。深入开展根治欠薪“早春行动”,推行“1名监察员+1个项目+3级预警+3级处置”监管模式,依托“陇明公”平台强化全流程线上监管,动态监控合同上传、考勤录入、专户使用等8项关键数据,及时处置预警信息122条,确保欠薪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二是破解顽疾求长效。严格落实“接诉即办、首问负责”制度,建立“登记—交办—盯办”闭环机制,化解欠薪问题968件,实现问题线索动态清零。构建人社、公安、法院等多部门协作模式,开展联合执法6轮次,检查市场经营主体645户,依法处罚违规企业4家,问题整改率100%,做到违法必究、有案必查、惩治到位。三是增强意识促自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定期举办劳动用工标准化管理、劳动保障法规等专题培训,发放《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告知书》700余份,覆盖企业179家、劳资管理人员300余人次;精准开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依法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2起、典型案例4例,增强用人单位守法意识。                                 (区人社局)

甘州区筑牢城市生态屏障绘就绿色宜居新图景一是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持续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加快道路绿化美化进程,完成丽都街、杏林路、祁连路等新建城市道路的绿化方案设计7个,提升改造街路绿化5处,栽植海棠200余株、侧柏1.42万株,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833.39公顷,绿地率40.49%、绿化覆盖率42.8%,市容市貌焕新升级。二是提升绿化景观品质。全面加强绿化养护管理,针对管护范围内的93条街路、69处城市公园绿地,推行“全时段巡查、全覆盖管护”工作模式,积极推广绿色防控理念及技术,科学开展绿地修剪、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全流程养护作业,保障绿化养护无盲区、管理无死角,城区绿化景观品质显著提升。三是增强城市治理实效。扎实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建立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依托智慧城管、12345便民热线等平台,结合日常巡查,针对苗木倒伏、树木遮光、绿地侵占等突出问题实现实时监管、动态跟踪、及时处置,累计查办市容环境问题109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有效守护城市绿色空间。       (区城管局 王森)

西街街道推进“两项政策”并轨促进民生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精准识别。深度整合“两项政策”资源,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机制优势,组织基层力量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及边缘家庭等开展拉网式排查,逐户核实收入、支出及健康情况,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细化分类认定标准,主动识别困难群众,确保“应保尽保、不漏一人”。至目前,新增城市低保13户16人、特困供养5户6人,实施临时救助73户137人,全面织密防止返贫致贫保障网。二是优化服务效能。推行“一窗受理、分类审核、协同办理”机制,专设“低收入人口救助服务窗口”对接民政、医保、人社等部门,压缩办理时限50%以上。同步拓展“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帮办代办等服务,推广“张小助”小程序实现救助申请和进度查询“指尖办”,以“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完成线上办结事项30余件,救助服务便捷度显著提升。三是增强救助实效。依托张掖市低收入人口信息监测平台,整合民政、卫健、医保等多源数据,对困难家庭实行实时跟踪和动态预警,实现救助措施精准匹配。创新“物质+服务”综合帮扶模式,在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常规服务基础上,联动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分散特困人员、困境儿童等提供物资配送、心理疏导、节日慰问等暖心服务,累计慰问困难家庭55户,开展服务活动4场,切实增进救助工作的精准度和温暖度。      (西街街道)

乌江镇因地制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筑牢粮安根基。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推广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依托1200亩耕地开展轮作与盐碱地改良,亩产提升8%以上,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开展镇村两级巡查167次,高效处置“非农化”问题36件,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同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惠及耕地2.461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26%,显著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确保全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亩以上。二是提升产业质效。深化供粤港澳蔬菜基地建设,巩固并优化2.16万亩种植规模,新建冷藏保鲜库3座、有机种植示范点3个,着力提升产品质量与供应链韧性。积极推进规模化、精品化发展,成功种植美都西瓜2000亩、精品制种蔬菜3600亩,配套建设加工车间1间,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与链条延伸。通过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余人,带动就业300余人,实现户均增收2万余元,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激活融合潜能。积极推进“乌江贡米”品牌建设,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水稻新品种试验12个,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2000亩并配套建设精深加工厂,全面提升产品品质与产业层级。拓展现代渔业功能,建成锦鲤繁育与鲈鱼养殖基地155亩,推动农业多元化发展。创新产销对接机制,依托基层供销社与“云满仓”电商平台设立农产品展馆,构建线上线下协同销售体系,全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                                     (乌江镇)

碱滩镇以“三大行动”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一是聚焦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整合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和群众代表三方力量,组建专项队伍,针对主干道、沟渠塘坝、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清理10次,累计清运垃圾杂物80余吨,整治乱堆乱放32处;同步推进“三小园”建设,利用闲置地块打造微景观15处,打造干净整洁、舒适宜居的生活家园。二是推进设施升级,夯实宜居基础。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改造,新建污水处理管网1.2公里,覆盖农户280户,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实施道路硬化与拓宽工程,完成通镇主干道路硬化5.1公里,增设太阳能路灯120盏,农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合理布局乡村文化设施,升级改造村级文化广场2处,配套健身器材2套,有效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培育绿色产业,激活发展动能。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和乡村旅游产业,通过盘活现有闲置资源,改造精品民宿3家;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推出“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旅游线路,建成“采摘体验园”2个,带动农户种植有机蔬菜3000亩,吸引游客2000余人次,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与民生福祉。                                   (碱滩镇 唐靖靖)

明永镇筑牢安全防线守护群众平安一是健全责任体系。全面推行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书记直接抓”三级责任体系,聚焦用火用电、防汛备汛、物资储备等关键环节,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位。二是深化排查整治。组建专项检查组,深入12个村消防通道、蓄水塘坝、商超门店、日间照料中心等重点场所,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累计开展专项检查7轮,交办问题42项,即知即改问题9个,整改率达100%,实现隐患动态清零。三是强化应急保障。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设立应急避难场所11处、物资储备室13个,配置救生设备80余件,储备各类应急物资3000余件。严格实行值班巡河制度,加强重点水域巡查管控。开展多渠道安全教育,组织安全讲座3场、应急演练2场,发放宣传册500余份,有效提升群众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明永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