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务信息

甘州政务信息第17期

发表日期:2025-08-27 14:40:00 发布机构:政府办
索引号 620702001/2025-00099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5-08-27 14:40:00 是否有效

【目录】

★甘州区多措并举盘活处置国有资产

★甘州区实施四大工程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甘州区四向发力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强引擎

南街街道“12345 + 网格”深度融合打通服务群“最后一公里”

★新墩镇智慧赋能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格局

★安阳乡多元发展特色农业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能

【工作动态】

甘州区多措并举盘活处置国有资产  一是全面清查摸清资产底数成立由财政、审计、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参与的专项工作专班,周密制定“财政+国资”联动方案,对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企业国有资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开展全域清查。截至目前,已完成213户行政事业单位及166户国有企业系统摸排,核实资产715项,全面摸清资产底数,为优化资源配置和统筹盘活利用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创新机制提升盘活效能。搭建集信息发布、交易撮合、资金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债务化解“资产超市”平台,整合国有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严格执行“一资一档”清单化管理,借助公开拍卖、租赁权转让、资产抵债等多种方式推进市场化流转。截至目前,已累计归集375项资产纳入平台推介,有效推动闲置资产转化为可控资本和有效偿债资源。三是强化协同健全长效机制。成立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资产盘活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专题调度,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出台区属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实施细则,全面规范报批程序、操作路径和责任主体,强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监管,切实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实现国有资产安全规范、保值增值。                    (区财政局)

甘州区实施四大工程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甘州区锚定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深入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景区景点升级、多元业态培育、文旅品牌推广”四大工程,持续擦亮“彩虹张掖・诗意甘州”文旅品牌。一是保护文化遗产,筑牢历史文脉根基。积极推进张掖东仓和高总兵宅院片区改造提升工程,深入开展钟鼓楼油饰彩绘等文物保护项目基础研究,谋划确定黑水国考古遗址公园、长城遗址公园、东山寺遗址保护开发等32个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项目,《甘州八门武术》等4项非遗入选省级保护名录,推动文物资源焕发新生机。二是升级景区景点,激发文旅融合动能。持续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全力推进平山湖大峡谷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甘州府城、张掖动物园3A级景区创建步伐,促进景区景点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双塔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望山小墅、府城四合院等4家民宿有望获评国家等级民宿,实现景区品质与服务能力双提升。三是培育多元业态,点亮夜间经济灯火。系统构建“城区、街区、景区、商区”四位一体夜间经济体系,精心营造张掖老街、甘州府城等沉浸式夜游场景,引入非遗展演、主题市集、汉服体验、光影秀等新业态,聚焦“夜宴、夜购、夜娱”特色,形成八大夜市消费聚集区,招商入驻商户470家,涉及从业人员1300余人,夜市日均消费3675人次,烟火气释放夜间消费新活力。四是推广文旅品牌,彰显诗意甘州魅力。创新推出“掖米王子”“弱水仙子”城市IP形象,赴北京、重庆等8个城市开展“彩虹张掖・诗意甘州”主题推介活动10场次,扩大旅游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开发“游在甘州”智慧旅游平台,整合138家文旅企业资源,发布6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提供“了解甘州、走进甘州、游遍甘州”一站式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感与满意度。              (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甘州区四向发力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强引擎  一是筑牢种业根基强化供给保障。深化玉米制种基地竞争性配置改革,构建创新研发、标准化生产、产业融合三位一体种业体系,强化覆盖育种攻关、规模生产、质量管控的全链条保障能力,建成10万亩核心种源扩繁基地和35万亩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带动全区制种玉米面积稳定在70万亩、占全国17%,年产优质种源3.3亿公斤、占全国30%,显著增强种业战略安全保障水平。二是打造外向型蔬菜产业体系。创新实施“良地提质、良种推广、良技应用、良品培育、良市拓展”五良工程,建成供粤港澳精品蔬菜基地3.3万亩及供京沪标准化基地16万亩,认证有机蔬菜基地2.04万亩。推进设施农业智能化转型9.69万亩,配套建设25个产地集散市场和109座储力30万吨保鲜库,实现蔬菜年产量162万吨、外销125万吨,形成标准化种植、冷链储运、高端市场一体化产销体系,有效提升农产品溢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构建标准化奶肉牛产业带。全面推广“良种繁育、良舍建设、良料配给、良法养殖、良医防控”五良技术,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规模化养殖场区165个,培育万头养殖强镇10个、千头专业示范村74个。通过标准化养殖带动肉牛饲养量达44.82万头、奶牛存栏5.5万头,年产生鲜乳24万吨,形成良种引进、科学饲喂、疫病防控、规模出栏现代化养殖模式,产业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四是培育特色种养融合业态。立足资源禀赋打造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循环体系,发展小杂粮、中药材等绿色种植基地5万亩,实现食用菌工厂化年产2万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构建肉羊、生猪、禽类生态养殖集群,配套建设30万亩优质饲草基地,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形成种植业支撑养殖业、养殖业反哺种植业绿色低碳产业闭环,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区农业农村局)

南街街道“12345 + 网格”深度融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强化主动治理。深入推进“未诉先办”工作机制,整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物业等多方力量,组建专群结合“1 + 1 + N”网格服务团队,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排查和民情走访,识别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和民生需求,整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商户安全生产、居民用电用气等风险隐患940处,处理物业服务等方面引发的矛盾纠纷378起,协调解决独居老人生活照料、居民子女入学、未就业人员灵活就业等需求98件。二是提速办诉流程。持续优化“接诉即办”响应处置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基础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协同制度,构建群众诉求精准识别、高效转派、快速响应和限时办结“12345”等平台返单处理流程,实现一般诉求2小时内响应、12小时内办结,办理解决各平台诉求964件,办结率达98.9%,居民满意率达99.8%。三是合力破解难题。建立完善“难诉联办”协同处置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专题研判和组织现场协调等方式,建立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采用全程跟踪、对账销号机制,解决老旧小区下水管道老化堵塞问题8件,推动3个小区完成停车位扩容改造新增车位120个,化解因跨区域噪音引发的跨楼栋纠纷12起,持续提升治理效能。                                 (南街街道)

新墩镇智慧赋能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一是强化平台应用。依托智慧城管和12345热线系统等平台,整合群众举报与巡查线索,建立“发现—派遣—处置—反馈”全流程线上管理闭环,通过精准分办、限时处置与实时反馈,高效处理占道经营、环境乱象、违规广告等案件189起,确保群众关切快速响应、高质办结。二是优化协同机制。建立健全“执法队+村+部门”协同治理体系,依托平台信息共享推动复杂问题联合执法,聚焦店外经营、交通秩序等难点开展专项治理,累计开展联合行动4次、清理违规经营150余处,辖区秩序显著改善。三是加强数据赋能。深化平台案件数据动态研判,精准识别高发区域、时段和类型,制定差异化治理策略,采取“定点值守+错时巡查”相结合方式,强化对流动摊贩集聚时段与区域的管控,实现规范经营与源头治理,执法精准度和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新墩镇)

安阳乡发展多元产业体系赋能乡村振兴  安阳乡坚持“以特色种植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引擎、以融合发展为路径”,系统构建多元产业联动体系,重点培育亚麻、枸杞及林下经济等主导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全面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与农民持续增收,形成具有寒旱地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一是突出种养循环特色,夯实寒旱农业产业基础。构建“寒旱农业—生态循环—绿色产品”集成发展模式,在稳定1万余亩小麦种植的基础上,扩大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作物规模化种植,形成多元互补的产业格局。创新种养结合机制,依托农作物秸秆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全面推广“企业集中养殖+农户分散育肥+订单收购+收益分红”合作模式,牛、羊、猪、鸡存栏量分别达到1.2万头、2.5万只、600头、3万羽,逐步形成“种植—养殖—废弃物资源化”闭环循环农业体系。二是强化精深加工带动,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重点围绕亚麻、枸杞推动全产业链建设,通过“企业集中流转+合作社订单种植”双重机制扩大亚麻种植规模,配套建设初加工基地,完善播种、采收及分拣设施,预计亩产鲜茎达3500公斤、亩产值4000元,年加工原料2.8万吨;拓展枸杞干果精品包装、原浆和养生茶三类生产线,力争年加工产品2.1万吨,推动产业从种植向加工、销售一体化延伸,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三是推动林旅深度融合,激活生态经济新动能。依托“林上有果—林内有禽—林下有药—林中有景”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分三期推进三产融合综合体验区建设,融合林果加工、林下种养、鹿文化展示、红色研学、生态旅游等多重功能。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面建成,实现珍珠油杏采摘园1000余亩,生态放养土鸡5000余只,补植苗木8200株,示范种植射干、黄精等中药材100亩,同步完成生活区、库房和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初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                                  (安阳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