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务信息

甘州政务信息第16期

发表日期:2025-08-14 14:35:00 发布机构:政府办
索引号 620702001/2025-00098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5-08-14 14:35:00 是否有效

【目录】

★甘州区科技赋能助力民营企业向“新”而行

★甘州区聚“三力”强动能加速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甘州区引入“金融活水”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甘州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长安镇三向发力提质增效促发展

沙井镇筑牢粮食安全基石谱写种业振兴新篇  

★靖安乡三力齐发赋能乡村振兴

【工作动态】

甘州区科技赋能助力民营企业向“新”而行 一是政策滴灌激发创新活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三高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以“政策宣讲+精准推送+跟踪辅导”机制,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宣讲专场培训10余场次,实地走访民营企业100余户,帮助民营企业准确理解和把握科技政策,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68家,民营企业占比超85%。二是技术嫁接突破转型瓶颈。持续推动“入企服务”专项行动,通过整合创新要素资源,形成“需求收集-供给对接-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链条,承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暨融资需求对接会,搭建“政产学研用金”桥梁,促成30家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签署合作协议;指导企事业单位申报提交2025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81项、推荐35项,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66%,提升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三是平台搭建构筑创新生态。聚焦特色优势领域,发挥区域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引力,联动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协同投入,鼓励华瑞恒祥、河西硅业等民营企业整合资源,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科创中心及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支持奥林贝尔优化升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区科技局  黄丽

甘州区聚“三力”强动能加速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以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为目标,增强发展“向心力”。加快平山湖大峡谷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明清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工作,推出“机票+酒店+景区景点”优惠套餐,谋划区内游、短线游、周末游、近郊游等亮点,壮大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094.41万人次,同比增长16.73%。加大旅游住宿品牌创建力度,筛选3家酒店培育争创星级饭店,获评国家丙级旅游民宿2家,提高星级饭店质量。二是聚焦项目建设引领,增强发展“支撑力”。构建“城区、街区、景区、商区”四位一体的经济体系,培育多元化消费模式,打造甘州府城、张掖老街等重要节点,加快张掖奥体中心、世行贷款东仓总兵府提升改造项目建设,谋划黑水国考古遗址公园等文旅项目,深化与省文旅集团等文旅企业战略合作,做大做强“诗意甘州”文旅品牌。至目前,上半年完成固定投资3917.97万元,建成项目1个,在建项目3个。三是加强宣传营销,增强发展“影响力”。创新营销模式,组建政府支持、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游客参与的“五位一体”旅游营销共同体,培育6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展杏花节、风筝节、草芽鸡“嗨吃季”、“四普”文物摄影成果展等重大活动80余场,直播文旅资源及节会赛事类活动13场,累计观看人数94万人次,拍摄制作短视频52个,累计播放量31.49万次提升甘州文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区文体广电旅游局  杨波)

甘州区引入“金融活水”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建立联动机制。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联动高效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协调沟通工作,动态匹配企业信贷需求与银行服务,依托甘肃信易贷陇信通融资平台发布融资产品25个,累计放款4515笔152.59亿元,首贷户占比达50.1%。二是集聚共享资源。建立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融资对接名录库,精准匹配政策需求,形成需求收集、资质审核、精准推送、跟踪问效全流程闭环,靶向解决企业授信贷款卡点问题120余项,高标准举办甘州区金融助力企业产销对接活动1场次,为18家企业授信58亿元,引导更多信贷资源向中小微企业集聚。三是创新金融产品。针对科技型企业开辟绿色审批通道,采用“线上数据核验、线下精准尽调”模式,联合专业评估机构精准评估,量身定制兴陇知识产权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成功发放国家高额贴息贷款500万元,有力解决科技型企业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的资金难题。四是强化信用赋能。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层级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金融机构信用评估支持力度,广泛共享社保、纳税、不动产等30类信用信息73万余条,绘制入驻企业信用图谱,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需求发布、对接受理、审核反馈等一站式精准服务,构筑立体化信息支撑体系。                       (区营商环境建设局)

甘州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强化道路设施维护。聚焦日常维护和开挖管控“双线并行”,实施城区主次干道等附属设施常态化巡查维护,确保路面完好率稳定在98%以上;规范道路开挖占用行为,从严审批供热管网应急抢修、建设项目污水接入等38处城市道路占用、挖掘事项,形成放管结合协同增效的良好格局。二是推进管网升级改造。坚持“疏堵结合”持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全面排查城区排水管网、排水井隐患,高效处置管网堵塞险情42起、清运淤泥垃圾87吨,完成县府南街丽景广场段等10处关键点位排水管道改造,敷设污水管道220米,强化源头雨污分流效能,增强城市韧性。三是打造城市亮化系统。严格落实巡查、上报、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制度化实施亮化设施动态监测,依托问题清单和销号管理台账,实现故障限时高效处置,推动城区亮灯率稳定保持98%以上,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环境保障。              (区城市管理局)

长安镇三向发力提质增效促发展  一是服务质效升级。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184家新型经营主体日常监管和服务,开展业务培训、政策法规解读、风险防范宣传等活动,发放资料1100余份、解答咨询130余人次,组织完成2025年区级示范主体及中央财政培育项目申报与核查,创建国家、省、市、区级示范社29家,省、市、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8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00余户实现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二是产业融合增收。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打造现代化日光温室6亩,规模化种植火龙果、柠檬等热带水果;科学规划本土精品果园11亩,集中培育西梅蟠桃、李广杏等地域特色果品6类,形成“南果观赏采摘+北果生态体验”发展格局。优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依托村集体经济项目支持,建成高标准蔬菜恒温库1座、冷链物流果蔬保鲜库13座,静态库容量突破2.5万吨,带动全镇发展设施蔬菜1.24万亩、高原夏菜2.11万亩,实现销售额4.6亿元。三是农旅融合发展。通过“农业+旅游+服务”多元联动,培育发展前进村“开心农场”、八一村“共享农庄”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标准化开心菜园12亩,设置有机种植、亲子采摘、萌宠认领等项目,同步建设农庄服务点,涵盖游客休息区、农家超市、户外野炊等功能板块,增设儿童游乐、桃花园留影等互动场景,形成集农事体验、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长安镇)                 

沙井镇筑牢粮食安全基石谱写种业振兴新篇  一是严守耕地红线,扛稳粮食安全“硬担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落细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责任,开展耕地保护网格化巡查946次,核查比对流入流出图斑117个,带动全镇耕地保有量达到19.8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7万亩,完成2025年度东五、坝庙2个村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二是聚焦种业振兴,激活产业发展“芯动能”。积极探索制种产业发展路径,落实玉米制种优质基地竞争性配置要求,引进制种企业23家,实现制种玉米16.22万亩;创新蔬菜制种“村集体+订单公司+农户”合作链接模式,新建钢屋架大棚290座,发展蔬菜制种1.01万亩,种植高辣度朝天椒8776亩,积极带动蔬菜产业拓容增量。三是智驱生产变革,锻造现代农业“强引擎”。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配齐水肥一体化、墒情监测等先进系统,引入无土栽培技术,搭建无土栽培技术攻关平台,加速融合生产托管与智慧农业转型,实现亩均节水60m³、节肥20公斤,亩均降低成本80元以上,打造“一轴统领、多点串联、示范带动”的制种产业发展格局。

(沙井镇 魏辰光)

靖安乡三力齐发赋能乡村振兴 一是构建多元发展格局。以全链条思维布局特色农业,通过精准招商引建鲜食玉米暨数字云仓项目,按“种加储销运”一体化标准推进加工车间及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联动有机认证强化品质提升;打造西蓝花种植基地,建立“企业+基地+市场”合作机制拓宽外销渠道。创新闲置资源盘活机制,对靖安村30座老旧温室大棚实施改造提升发展蔬菜种植,结合乡村旅游在草莓庄园培育经济苗木,构建多元产业形态。二是攻坚住房安全工程。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化推进机制,将老旧房屋拆除纳入项目建设整体规划,以项目实施带动住房安全提升。推进群众文体活动中心及集贸市场建设,坚持“需求导向”摸排周边老旧住房情况,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精准掌握群众需求,将存在安全隐患且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房屋纳入拆除范围;结合750省列重大项目及其他产业项目建设,通过前期土地征占协调同步推进项目区内老旧房屋拆除。至目前,共拆除老旧房屋24院。三是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将全国文明乡镇创建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创新基层矛盾多元化解机制,运用“四级七天”工作法,依托“邻里小院”“群众说事室”“杨栋功调解室”等平台,构建常态化排查、动态化跟踪的纠纷化解体系,化解矛盾纠纷30件,高效办理“12345”政务服务平台事项39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靖安乡 梅天文、马振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