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务信息

甘州政务信息第6期

发表日期:2025-04-18 17:09:09 发布机构:政府办
索引号 620702001/2025-00036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5-04-18 17:09:09 是否有效

【目录】

★甘州区深耕生态警务守护绿水青山  

★甘州区以“小切口”改革助力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

★甘州区优化营商“软环境”夯实发展“硬支撑”

★上秦镇“三向发力”抓实春耕生产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沙井镇加快机械化进程拓展现代农业“技术空间”

靖安乡盘活闲置资源变“沉睡存量”为“新兴增量”

【工作动态】

甘州区深耕生态警务守护绿水青山 一是创新机制构建联防联控新格局。落实生态警务“五联”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执法、问题联治、矛盾联调、宣传联动工作格局,深化“河湖长+警长”“林长+警长”防护管护模式,开展重点河湖水域联合巡查3次,启用“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探索“专业化救助+常态化执法”工作方法,救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鵟一只。二是严防狠打筑牢生态保护安全堤。开展“清风行动2025”等系列活动,建立“分局—派出所—警务室”三级联动机制组建4支共135人的生态义警队伍,配备生态警长19名、生态警员34名,加强涉环领域犯罪线索摸、隐患排查、纠纷调解等工作,重拳打击非法交易野生动物行为,打造严密林区治安防控网。目前,执行巡逻任务30余次,办理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2起三是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巡防新体系。完善生态警务治理体系引入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监测、大数据建模等科技手段,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巡防体系,实现全天候高空卫星遥感全域覆盖中空无人机重点巡查地面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精准捕捉火情隐患和非法盗猎、滥伐活动踪迹,助推甘州区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

(张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  郭佳)

甘州区以“小切口”改革助力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 一是建立服务机制。建立“基础+定制+公益”服务机制,积极链接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人士)和志愿者等资源,依据老年人具体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清单,为847名经济困难老人提供健康义诊、洗浴理发、上门送餐、亲情陪伴、困难帮扶等暖心服务。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建成甘州区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动态监测和全流程管理,为4300多名居家老人提供购物买菜、家政保洁、助餐助浴、应急救援等11类72项服务,打造居家养老服务15分钟“服务圈”,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实施全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试点县区项目,建成老年助餐点12家,打造“爱心餐厅+平台预约+社区配送+老人就餐”服务模式,为城乡特困、独居及日常生活无人照护的老年人提供“就餐+助餐+订餐”服务。至目前,发放就餐补助46万元,服务老人4.2万人次。     (区民政局 梁学明)  

甘州区优化营商“软环境”夯实发展“硬支撑”  一是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制度活力。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融合,创新实施“一业一查”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行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和“信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制度,梳理公布涉及22个部门告知承诺事项清单151项、无证明事项422项,对诚信企业实施优先办理、简化手续、并联审批等信用服务措施,为守信主体减少办理环节、节约办理时间。二是强化法治保障,筑牢发展基础。建立涉企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14项“半小时办结”清单和便企服务“12条”等措施,畅通现场立案、网上立案等多种立案渠道,组建专业商事审判团队,推行“要素式审判+示范判决”模式,落实定期走访、判后答疑工作机制,实现对136家企业司法服务常态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加快数字应用,优化服务效能。加快推进营商环境促进标准化试点单位建设,打造数智化政务大厅,搭建“集成窗口+特色专窗+政企会客厅”服务矩阵,优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依法依规整合办理环节,统一规范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件类型、通办范围等46个数字政府建设基础关键要素,不断提升服务质效。至目前,平均材料减至1.3个,平均办理环节减至2.15个,网上可办率、即办件率均达100%。 (区营商环境建设局 当丹)

上秦镇“三向发力”抓实春耕生产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一是稳粮保供强基础。紧扣中央一号文件“主攻单产”要求,组织镇村干部开展种植意向摸底,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分解下达粮食生产任务,建立种植台账动态监测机制,确保耕地应种尽种。至目前,落实小麦种植面积1434亩,已完成播种560亩。二是综合服务提效能。联合农业执法部门开展农资农机质量专项检查,排查生产安全隐患,保障春耕物资安全。组织7名镇村科技特派员成立科技服务队,开展田间技术指导、集中培训等服务,为农民巧耕作、强增收提供技术服务和保障。三是特色产业促增收。依托蔬菜种植基础优势,重点发展高原夏菜、精细叶菜等优质品种,推进精品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规模化发展。同时,建成冷链保鲜库,延长销售周期,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至目前,已完成播种露地蔬菜1.5万亩。                           (上秦镇)                    

沙井镇加快机械化进程拓展现代农业“技术空间” 一是盘活资源创模式。探索“跨村整合、全镇抱团、社会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沙井模式,整合农机专业合作社21个、各类农机3500多台,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推广“统一标准、按需派单、先收后补”服务机制,打造联农发展综合体。二是引进机械提效率。建立“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合作运营”农机引进模式,聚焦“耕、种、防、收”四大环节,推广地膜捡拾机、单粒精准播种机等新型农机具,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带动全镇机械化收获面积突破2.3万亩,关键环节机械化率突破90%,打通惠农末端一公里。三是推广智能培优势。坚持把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兴隆村智慧制种标准化创新示范基地“一中心、一平台、三系统”项目建设,汇总植入项目总揽、万物互联、水肥管理、种植管理、数字储运、智慧农机6大板块,实现亩均节水160m³、节肥20公斤,构建农业“智种”产业新格局。  

                            (沙井镇 吴文轩)

靖安乡盘活闲置资源变“沉睡存量”为“新兴增量”一是挖掘存量空间。构建乡、村、社三级联动机制,组织专班人员对镇域低效闲置资源开展摸排调研,对村级集体资产和群众闲置土地资源进行登记造册。至目前,完成126处集体资产、6.5亩闲置土地建档立册。二是推动项目落地。采取托管运营、入股等模式,将闲置大棚、闲置土地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载体,谋划甘州鲜生靖安鲜食玉米仓储冷链中心、靖安乡农副产品冷链、靖平村群众文体活动中心及集贸市场等建设项目,持续带动群众增收。三拓宽增收渠道。深化“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浙江台州绿鼎果蔬等企业和合作社,打造北滩30座沙葱种植大棚及1000亩西蓝花种植基地,通过订单农业和品牌化运营,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靖安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