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政务信息第4期
索引号 | 620702001/2025-00031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 | |
公开形式 | 责任部门 | ||
生成日期 | 2025-03-12 08:30:26 | 是否有效 | 是 |
【目录】
★甘州区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暖民心
★甘州区高效政务“加速度”助力首季“开门红”
★甘州区多措并举营造“开门红”良好舆论氛围
★梁家墩镇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上秦镇统筹兼顾固强补弱推进产业培育探索新模式
★甘浚镇“五良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发展
★靖安乡“三个聚焦”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工作动态】
甘州区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暖民心 甘州区扎实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活动,构建全链条用工服务保障体系,助力企业开足马力稳生产、拓市场、增效益。一是就业服务精准高效。依托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零工驿站等平台,大力归集岗位信息,广泛开展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活动,组织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16场,提供就业岗位5387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28人。二是劳务输转有序推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作用,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信息对接和劳务协作,分批次“点对点”输送农民工外出务工,组织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9万人,为外出务工人员发放“暖心礼包”360份、返岗长途车票22张,力促城乡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三是技能培训提质增效。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多渠道、多途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返乡、留岗农民工利用春节前后有利时机提升就业技能。精心组织开展电工、焊工、育婴员、家政服务员等周期短、效果好、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共组织开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5期共626人,有效提升劳动力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区人社局)
甘州区高效政务“加速度”助力首季“开门红” 一是聚焦“企业”,搭建交流平台。打造“政务服务+商(协)会”模式,创新建立“专线+专员+专窗”服务体系,开通商(协)会服务直通热线,设置综合服务专窗,完善“问题收集-分类转办-限时办结-跟踪反馈”闭环服务机制,及时响应商会和企业诉求,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至目前,累计受理群众诉求3160余条,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99.65%。二是聚焦“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制定《甘州区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方案》,确定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对全区1302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化动态管理,优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依法依规整合办理程序,企业信息变更、注销登记、开办餐饮店、信息核查4项“一件事”办理时间减至29个工作日,材料减至16份,环节减至4个,企业办事成本大幅降低。三是聚焦“项目”,服务提速落地。落实“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表”和“月调度、年评估”工作制度,形成挂图作战、动态调整、清单推进、跟踪管理、督促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解决项目审批、建设等各类要素保障问题。至目前,已完成11个项目安评、14个项目环评、30个项目用地手续办理,推动招商项目落地投产见效。
(区营商环境建设局 王思琪)
甘州区多措并举营造“开门红”良好舆论氛围 一是突出“速度”,新闻传播“及时”。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实现主要领导活动、重大民生报道3小时内发布,重要主题活动即时直播、零时差直达,开展“一把手话发展”新闻访谈 16 期,开设《诗意甘州 美丽宜业》等8个全媒体新闻专栏,新上深度报道栏目《看甘州》,推出点击量“10万+”作品10余条。二是突出“深度”,内容形式“出彩”。深入开展“精品创作年”活动,加强创意策划和深度挖掘,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12个,发布稿件1万余条;借助学习强国、央视频、小红书、视听甘肃、新甘肃等“国字号”“省字号”新媒体平台,累计推送稿件8000多件,同比增长50%。三是突出“亮度”,特色作品“吸睛”。依托“视听甘州”客户端,搭建具有甘州特色的专业化、信息化便民服务平台,形成“1平台+N应用”模式,设置房屋租赁、求职招聘、二手交易等民生板块,发布稿件400余条。创新“媒体+政务服务商务”模式,打造本地化直播平台“弱水臻品”,开展“张掖草芽鸡嗨吃季”直播推介活动,实现“私域+公域流量”生态赋能。 (区广播电视台 白文军、孟兆丰)
梁家墩镇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一是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分析区域优势明确发展定位,聚焦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把同一领域、同一地域、同一产业链的“小模块”项目组合包装成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优势突出的大项目,发挥重点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2025年,共谋划项目24个,计划总投资约1.2亿元。二是加强项目推进力度。实施重大项目领导挂项推进机制,形成挂图作战、专班推进、周调度、月通报的工作格局,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议5场,协调相关事项16个,及时破解项目落地和建设困难问题,强力推进G227线环境整治提升改造项目、三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4个新谋划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三是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坚持“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原则,当好“店小二”“服务员”,落实重大项目资源要素优先配置机制,对拟签约的意向项目和拟新开工的重大项目,靠前梳理土地等建设指标及各项前期手续,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早见效。(梁家墩镇 陈磊)
上秦镇统筹兼顾固强补弱推进产业培育探索新模式 上秦镇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核心,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产业发展兴旺、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优化升级蔬菜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上品臻蔬·设施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造双面钢架拱棚12.5万平方米、配套高标准夯土育苗温室3万平方米,新建7000立方蔬菜保鲜库1座,完成1000亩有机蔬菜基地认证,农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二是做优做特农旅融合产业。抢抓312国道改造提升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及配套设施,布局乡村集市、商贸物流等业态,开展徐赵寨生态农庄招商运营工作,辐射带动周边下秦、金家湾等村,合力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多种类型乡村旅游产品,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三是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村集体经济运行模式,聚焦土地流转、劳务输出、乡村旅游、种植养殖等领域,明确公司主营项目,增强村集体资产“造血”功能,确保2025年15个村集体经济公司全部运营,100%的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上秦镇 陆超)
甘浚镇“五良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发展 甘浚镇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实现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强化“良种”繁育。加强院企合作,推广肉牛品种选育技术,建成繁育改良站(点)14个,实施人工授精繁育改良,肉牛改良率达80%以上,逐步形成以西门塔尔为主的高代杂交群,夯实产业品质根基。二是强化“良舍”养殖。推动形成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拉动、上下联动的发展格局,坚持“新建抓达标、旧场抓改造”原则,新建规模养殖场2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6个、生态农业种养循环示范基地1处,提升养殖基地标准化、智能化、机械化、规范化水平,促进畜牧产业区域合理布局。三是增强“良料”保障。按照“以草定蓄,草畜平衡”原则,积极推广青贮氨化和全日粮饲喂技术,增加青贮饲料作物和优质牧草供应,保障肉牛产业稳定发展。至目前,饲草料加工机械达250台,青贮氨化窖(池) 15万立方米,年推广青贮氨化饲草14万吨,加快草食畜牧业转型升级。四是提升“良医”服务。完善镇、村两级疫病防控网络体系,建立健全以电子出证为基础的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落实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30次,加大疫病监测、疫病防控力度,累计发放电子出证690份,确保养殖生产环节监管措施到位,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五是强化“良法”推广。发挥规模养殖场资源优势,结合环境保护综合治理项目, 新建堆粪场88座,形成“玉米种植、饲料转化利用、干粪肥化、粪污肥田”的种养结合模式,利用粪污腐熟发酵技术,年处理畜禽粪污112.8万吨,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浚镇 李杰)
靖安乡“三个聚焦”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聚焦产业振兴,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依托张掖火电厂余热资源,投资5.25亿元打造以靖安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集中畜牧养殖示范园区2个,建成1000亩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基地,链接带动3000亩特色林果和千亩珍珠油杏基地等文旅节点,形成集种植、加工、储运、销售品牌化建设于一体的全产业发展链条。二是聚焦乡村建设,塑造乡村振兴“新风貌”。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集镇风貌整体,拆除全乡老旧房屋,新建安置点4个、安置房335院,完成道路硬化40公里,路灯架设496盏,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区乡村户”四级联动农村垃圾治理网格,建成污水处理站4个,打造小桥流水式生态新家园。三是聚焦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标倍增”行动,利用现有村集体公司,实行“一村一特色”发展模式,以整村土地流转探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联农带农作用,借助“零工驿站”做大劳务输出产业,输转就近务工人员5500余人次,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集体强与农民富有机统一。 (靖安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