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赋能强根基 乡村振兴谱新篇
| 索引号 | 620702067/2025-00082 | 发文字号 |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农业农村局 | |
| 公开形式 | 责任部门 | ||
| 生成日期 | 2025-11-17 16:53:47 | 是否有效 |
甘州区作为全省1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现有脱贫村12个、脱贫人口684户2211人、监测对象132户440人。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94.4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5元,2025年预计增长8%至25060元。近年来,甘州区聚焦防返贫、强帮扶、惠民生、兴产业、优建设、善治理六大重点,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精准监测防返贫,筑牢底线不松劲
严格执行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聚焦“三类户”及低收入群体,开展重点监测人群月排查11次,通过“甘肃一键申报”系统接收自主申报469户,纳入监测11户42人。2025年新增监测对象34户128人,累计达132户440人。严守“七不消”制度,精准消除34户107人风险,累计消除风险62户183人,风险消除率47%,实现监测对象“有进有出、动态清零”。
二、强化帮扶聚合力,精准施策提质效
优化帮扶力量配置,安排2个省级单位、24个市级单位、67个区级单位结对帮扶244个村,调整补充15名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深入进村入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793份,跟踪落实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兜底保障、资产收益分红等增收措施,为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筑牢支撑。
三、政策落地惠民生,巩固成果守底线
教育保障全面覆盖,义务教育入学率及脱贫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100%。医疗保障精准到位,“三类户”及慢性四病人群签约率、重点人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为100%,农村居民参保覆盖率达98%。住房饮水安全无忧,持续开展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无现住危房农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供水保证率超95%。兜底保障应保尽保,全区脱贫户和监测户纳入农村低保318户699人、特困供养22户26人、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0人,实现困难群众兜得牢、救得及时。
四、产业就业双驱动,拓宽增收致富路
做强特色产业,落实制种玉米种植72.01万亩、蔬菜42.73万亩(其中设施大棚10.83万亩),肉牛、奶牛存栏分别达26.86万头、5.5万头,生鲜乳产量19.2万吨。强化资金保障,2025年到位财政衔接资金18162万元,其中63.6%(9372万元)投向54个产业发展项目。加大到户扶持,落实脱贫户(监测户)庭院经济奖补资金595户152.91万元,养殖能繁母牛奖补资金222户201.7万元;协调小额信贷资金47万元。稳岗就业发力,引导962名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落实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一次性交通补贴400人19.05万元,安置120人到公益性岗位,为162名学生发放“雨露计划”补助24.45万元。
五、聚焦建设美乡村,宜居宜业展新颜
推进示范建设,按照“四集中”模式打造沙井镇沙井村、新墩镇柏闸村、甘浚镇西洞村、三闸镇天桥村等8个乡村建设示范点,计划新建住宅405院,已开工364院;确定党寨镇花家洼村、梁家墩镇三工村、明永镇明永村、碱滩镇刘家庄村等10个省级乡村建设重点村,计划投资2.02亿元实施66个项目,已开工53个、完成投资1.27亿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八改工程”,因地制宜推进林果小镇项目,计划改造农村户厕1028座,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六、健全机制善治理,乡风文明促和谐
创新治理模式,推行“组织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上响应、接诉即办”工作法,推广“民事直说”“邻里小院议事”模式,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强化平台建设,规范运行18个乡镇244个村三级综治中心和四级调解平台,乡村矛盾化解率超99.6%。厚植文明乡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孝老爱亲”志愿服务,整治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形成崇尚美德的良好风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