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
索引号 | 620702074/2022-00076 | 发文字号 | 号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政务服务管理局 | |
公开形式 | 责任部门 | ||
生成日期 | 2022-09-16 14:44:21 | 是否有效 |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根据《甘肃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制定本纲要。
一、行动目标
到2025年,全市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教育的普及性、公平性、开放性、协同性、融合性全面提升。到2035年,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更加普及、更加均衡、更加优质,更具特色,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统筹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构建更加普惠、优质、安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实现优质普惠;深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城区学校品质提升,乡村学校富有特色,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考综合改革成效显著,高中阶段教育实现特色优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推进“技能甘肃”创建中走在前、做示范,职业教育实现提质培优;推动培黎职业学院建成中新应用技术大学,河西学院升格为河西大学,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主要发展指标全省领先,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发展任务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深化“学思践悟”,推动党员干部和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工作实践中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作用,认真落实思政课课时计划,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强化全科德育功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充分利用张掖丰富的生态景观、红色文化、民族风情、人文历史等资源,着力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基地、红色基因传承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用好鲜活素材,拓展内容形式,打造精品课程,广泛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怀。
(二)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全面发展
3.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着力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红西路军精神、艾黎精神。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习能力、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4.发展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落实县级人民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优化幼儿园布局规划,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园,规范扶持民办园,落实小区配建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科学保教体系,指导各类幼儿园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升各级各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
5.发展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规划和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预防和化解“大班额”“大校额”问题。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同步提升乡村校园校舍“硬环境”与学校文化“软环境”。统筹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师编制、基本装备配置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的统一,促进资源共享。六县区积极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6.发展特色优质的高中阶段教育。深化探索联盟式发展模式,优化高中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全市高中教育均衡、健康发展。深化高中阶段学校特色优质发展,建立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融通机制,探索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全面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实现“选课走班”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促进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形成“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发展格局。
(三)发展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
7.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以培黎职业学院辐射引领中等职业教育的新时代大职教格局,加快打造“一品牌、四集群”(培黎职业学院特色品牌,先进制造、文化旅游、汽车维修、循环农业四大区域专业集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优化职业学历教育,推动形成五年一贯制、“3+2”等中高职一体化分段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统筹学校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
8.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落实“技能甘肃”目标任务,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制定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规划重大项目,以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水平。支持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组建产教融合联盟和产业学院。推动张掖市职教中心与工业园区有机结合,强化企业育人主体地位,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推行现代学徒制。
9.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有需求的群体通过弹性学制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以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统筹利用职业院校教育培训资源,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作用。
10.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构建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就业与升学并重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企业招聘用工的重要依据。鼓励企业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等有需求的社会群体接受职业教育,推动落实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招聘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待遇。
(四)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11.支持河西学院发展。支持河西学院与国内外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探索政府、企业与河西学院共同搭建面向社会开放的科研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和产学研用结合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河西学院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制度,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支持河西学院在市内中小学建立教育教学实习基地。推动河西学院升格为河西大学。
12.推动培黎职业学院发展。推动培黎职业学院建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建成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红色文化和国际主义精神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突出“国际”“培黎”内涵,构建面向市场、服务需求,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争创1-2门省内一流优势学科,打造5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和10个省级骨干专业。推动学院与新西兰合作筹建中新应用技术大学,整体提升办学实力和竞争力。
13.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从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现代工匠精神+职业能力+国际视野”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订单”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五)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14.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巩固和提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筑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5.规范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依法依规设立民办学校,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加强对民办学校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和服务,全面实行民办学校“黑、白名单”制度,推动民办学校依法依规办学,促进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
16.着力推进特殊教育。推动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异地新建、扩容提质。完善随班就读保障体系,促进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在学生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创新。制定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教育指导意见,完善送教上门制度。加快发展残疾学生职业教育。
17.加强特殊群体关爱。严格落实国家助学政策,规范困难学生认定和生活补助发放程序,做到“应助尽助、应保尽保”。积极适应户籍制度改革,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建立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成长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加强对他们的关爱保护。推动专门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预防矫治体系。
18.构建教育系统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小学校普遍建立心理咨询室,配足配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做好青少年儿童心理排查和心理创伤干预工作。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做好对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支持工作。
19.引导和推进全民终身学习。落实国家继续教育政策法规,支持张掖电大转型为开放大学,支持中高职院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办好继续教育,建成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加快数字化网络平台、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畅通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渠道。推动社区教育发展,加快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提升公民综合素质。
(六)深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20.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制度。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不断增强教书育人责任感、使命感,恪守学术道德,争做“四有”好教师。
21.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深化教师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培养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和“一专多能”教师。健全教师发展培训体系,重视教科研工作,支持教师研修访学、交流培训,加大名师骨干培养力度。支持教师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推动学前、中小学教师学历向更高层次迈进。
22.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拓宽师资补充渠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教师资格准入、注册、考评和退出制度,提高入职标准,探索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推行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和职级制度,探索年薪制、任职绩效制等分配方式改革,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
23.依法保障教师权益。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照政策要求逐年提高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
(七)构建教育信息化共享融通新体系
24.构建教育信息化共建共享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设符合张掖地方需求、覆盖各学段学科的优质数字化资源体系。推动建立校校间、校企间、区域间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高效协作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25.完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机制,构建覆盖师生家长的云服务体系和涵盖教育“管、教、研、训、学、评”为一体的网络化服务平台,实现教育数据“伴随式收集”“一站式服务”,推进信息化与教育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创新。
26.推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进教育信息化从应用融合向创新发展转变,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实现教与学的网络化、泛在化。推进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八)构建教育开放新格局
27.完善教育交流合作机制。支持和鼓励各类教育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对外合作。鼓励职业院校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合作办学,拓展人才培养渠道,推进对内对外交流合作。鼓励中小学开展交流比赛、访问友好学校等有益学生成长的活动。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等赴国外高水平学术机构访学交流。
28.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支持培黎职业学院开展符合国际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考核标准的教育培训,面向国际劳动力市场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建立人才引进激励保障制度,吸引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到培黎职业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逐步扩大中小学国际研学游学规模,推动教育跨文化交流。
(九)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9.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将“双减”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范围,纳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全面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严格管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定期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格落实政策要求。
30.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中小学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规范化,培树具有行业特点、学校特色的党建品牌,促进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完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参与管理等制度。完善学校监督机制,提升学校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31.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依法制定现代职业教育章程。坚持和完善法律顾问、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校务公开等制度,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开展职业院校校长聘任制改革,选拔职业教育行家担任职业院校校长。
(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32.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创新。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管理教育的权责范围,科学界定相关部门在教育治理中的职责权限,进一步提升政府对教育的管理服务水平。加大各县(区)政府对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科学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建立公共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督导职能,强化对县级教育督导机构的领导、指导,建立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
33.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把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学生减负的机制,加快建立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机制,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进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健全职业教育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4.深化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改革。完善德育标准体系,细化和落实各学段德育要求和内容,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德育标准体系,构建内容序列化、形式多样化、资源社会化的全方位校内外育人体系。围绕学生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建成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落实学业质量标准和体质健康标准,坚决制止以升学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和教师。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5.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和同步招生办法,健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配套制度,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教育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招生录取模式。完善学校内部质量控制机制,针对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监测。建立学术诚信机制,规范学术评价,打击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腐败。
三、组织实施
(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健全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关心教育、熟悉教育、研究教育。学校党组织要把加强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要求,切实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
(二)健全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市县(区)教育预算拨款制度和投入机制,依法落实市县(区)政府教育支出主体责任,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完善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合理分担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的机制,完善社会捐赠教育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教育,支持职业院校开展有偿社会服务。
(三)完善高端人才保障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引导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激活和释放人才发展活力,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为导向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储备、使用等机制。健全引进人才专业发展分配激励保障政策,配套落实子女上学、亲属就业政策,积极营造“拴人留心”环境。
(四)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将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强化重大工程项目的协同规划与协同实施。建立教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和督导问责机制,将教育现代化推进情况作为评价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研究出台重大政策,谋划重大工程项目,持续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
(五)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生态。定期发布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新闻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和弘扬教育改革发展正能量,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共同营造教育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