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甘州规划纲要

甘州区“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发表日期:2022-09-05 09:32:53 发布机构:发展和改革局
索引号 620702066/2022-00064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发展和改革局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2-09-05 09:32:53 是否有效

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也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低碳产业和百分之百的惠民产业,它兼具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是甘州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一、全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区旅游产业大力实施旅游“四大行动”,全力打造“五大旅游综合体”,“湿地之城、赛车之都”城市旅游形象和河西走廊重要旅游集散中心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体系日趋健全,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客源市场得到有效拓展,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主要取得以下发展成果。

一是旅游发展思路逐渐清晰。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了围绕宜居宜游首位产业发展,以大景区建设为着力点,着力打造“湿地之城、赛车之都”旅游品牌,把甘州打造成为西北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河西走廊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发展旅游大产业的共识和必然。二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5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2家,培育高星级旅游饭店17家,社会宾馆300多家,发展农家乐70多家,培育星级农家乐18家,累积接待国内外游客1094.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53.23亿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平均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区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三是旅游规划体系逐渐完善。基本形成了以《甘州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景区项目建设、景区功能片区建设等规划为补充的旅游规划体系,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明晰的指导和定位。四是旅游综合体日臻完善。“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了以大佛寺、湿地公园、甘州府城、沙漠体育公园、平山湖大峡谷为代表历史文化、生态湿地、滨水旅游、沙漠体验、西部风情“五大”旅游综合体。五是客源市场得到有效拓展。坚持以深化张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为重点,积极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结合、线上与线下共促、政府与企业联动的旅游宣传营销新机制,打响了“湿地之城、赛车之都”城市旅游品牌。六是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我区认真落实旅游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开展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累计培训12000多人次,进一步完善旅游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区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够。体制机制不顺,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资源转化利用水平较低,影响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态单一,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与现代快旅慢游需求和井喷式增长不相匹配,游客停留时间短、平均消费少。二是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旅游收入来源还主要依赖于单一的门票经济,产业链不健全,旅游购物等附加消费占比较低,产品的丰富程度、品牌化程度及多层次、多元化供给不能满足市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适应自驾游、自助游等主流消费趋势。三是旅游服务质量不高。虽然全区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万多人,但旅游市场主体不强,基本呈现小、散、弱的状况,缺乏实力雄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旗舰型旅游企业集团,上规模旅游企业数量少,从业人员服务良莠不齐,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各种服务质量问题更加突出。四是旅游市场监管力量薄弱。甘州区作为张掖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功能旅游区,旅游市场监管区域大,我区尚未成立旅游执法大队,旅游监管执法队伍不健全,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五是宣传营销不足。宣传营销经费不足,模式单一,与新媒体结合应用不足,旅游目的地氛围营造不够,影响了甘州旅游特色的充分彰显和市场认知。

三、“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及战略部署,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揽、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主题,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围绕四二部署,实施六六战略,适应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大力实施旅游强区战略,全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双创,着力优化产业基础、着力改革体制机制、着力壮大市场主体、着力丰富产品供给、着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培育旅游与文化体育医养等新型产业融合发展增长极,扩大“湿地之城、赛车之都”城市旅游形象知名度和影响力,把我区打造成为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

(二)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区着力优化、完善“1134”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即一线: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带主线;一核:张掖丝路名城核心旅游区;三带:自然文化产业带、历史文化产业带、红色文化产业带;四区:大佛寺文化产业园核心景区、近郊休闲旅游区、竞技体育特色旅游区、自然人文景观区。

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以上。在旅游大景区框架内,新创建年接待100万人次的景区1家,新创建国家4A级景区2家,全区具备日均游客接待量达到3万人次的水平。把我区建成集观光科考、文化体验、体育休闲、消费娱乐、旅游度假于一体的丝路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西北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

(三)重点任务

1.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按照张掖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一核两翼三带的123开放式战略空间布局,以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带为主线,强化甘州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功能,以大佛寺、木塔、湿地公园等景区为重点,打造具有丝路文化特色街区自助旅游集散中心双重功能的中心城市游憩商业区,加快把我区构建成容纳多种旅游业态的城市型旅游功能复合区,全力打造张掖丝路名城核心旅游区。依托佛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独特文化资源,打造以黑河湿地、丹霞景观为代表的自然文化产业带,大佛寺、明粮仓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产业带,以高金城烈士纪念馆、福音堂医院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产业带;充分发挥甘州“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城市中心整合大佛寺、高总兵府、明粮仓、钟鼓楼等景区资源,对四大景区进行捆绑式开发、组团式发展,打造大佛寺文化产业园核心景区。城郊以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甘州府城、滨河新区生态城市景观带为重点,打造近郊休闲旅游区。远郊南北以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张掖平山湖大峡谷景区、平山湖国际赛车场为重点,打造竞技体育特色旅游区;东西以甲子墩汉墓群、东大山自然保护区、黑水国遗址等为重点,打造自然人文景观区,全力构建甘州旅游“一线一核三带四区”发展大格局。

2.加快精品旅游景区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十三五” 期间,重点在张掖大佛寺文化产业园、平山湖大峡谷景区、国家沙漠体育公园、甘州府城、滨河新区汽车自驾游基地、丝绸之路文旅项目、新凤凰生态休闲体育公园、黑水国遗址、二坝湖水利风景区方面加大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的项目基础。同时,按照“5A级标准打造大景区核心景区、4A级标准打造大景区支撑景区”的要求,加快完善张掖大佛寺、国家湿地公园、平山湖大峡谷景区等精品景区服务设施。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加快建设一批对完善旅游景区服务功能、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建设跨区域旅游线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景区开发建设项目,配套完善核心景区、支撑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强景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厕所、游客服务中心、餐饮购物街区和特色文化展示系统、导览标识系统及水电讯等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综合实力

3.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依法做好旅游投诉处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旅游安全生产及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大旅游安全监管力度,推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严格落实Α级景区、星级饭店复核复评制度,深入开展诚信服务、文明服务活动,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和谐健康有序的旅游环境。进一步规范景区门票价格,严格落实特殊人群旅游门票费用减免政策。切实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建立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急处置机制、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和紧急救援机制,推进旅游安全综合管理的长效化。

4.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中高层次管理者、新兴业态经营者、职业经理人以及导游等从业人员的培养。加快建立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旅游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大政府引进高层次旅游人才力度,鼓励旅游企业引进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积极开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各种教育培训,强化激励机制,抓好景区景点、星级宾馆酒店、星级农家乐等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全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5.拓展景区发展空间。大力培育完善旅游全产业链,增强旅游综合效益。积极开发滑冰滑雪、户外露营、徒步穿越、赛马赛车等新型旅游产品,全力打造自驾游基地、汽车竞技基地、徒步登山基地、滑冰漂流基地。深度开发湿地观鸟、徒步穿越、户外溜冰等冬春季旅游产品,激活淡季旅游市场,培育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积极构建知名公司创意设计、旅游企业公开认购、财政资金适度补贴的文化旅游商品转化机制,研发设计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必购商品”。积极开发建设旅游文化特色餐饮购物街区,深入开展旅游商品“进网站、进宾馆、进车站、进机场”等“十进”活动,探索建立旅游商品免税商店,拓宽旅游商品销售渠道。

6.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加快构建旅游行业众创空间,创新机制,完善服务,整合资源,强化扶持,进一步激发全行业创业创新潜力,积极支持旅游创新平台、创客空间、创新基地等旅游新型众创空间发展,深入挖掘张掖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景区深层文化开发。依托平山湖丹霞影视拍摄基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电影、电视剧的创作和拍摄;高质量演出地方特色实景剧目《八之戒》和《甘州乐舞》,进一步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大力开展旅游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加快以景区Wi-Fi覆盖和电子商务营销为支撑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行业监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配套完善重点旅游景区门禁系统,深入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饭店创建工作。

6.激发乡村旅游活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开发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古镇村落型、田园风光型、传统民俗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依托景区规划建设旅游示范乡(镇)、旅游示范村、专业旅游村,积极创建全国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强化农耕文明活态传承与旅游的融合,建设乡村风情园、博览园、生态园,整体提升农特产品和农耕文化的旅游价值。大力发展农(牧)家乐,规范服务标准,创建星级农(牧)家乐,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提高乡村旅游过夜游客比例。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优先扶持培育甘浚镇、平山湖蒙古族乡创建旅游示范乡(镇),安阳乡苗家堡创建专业旅游村。引导贫困群众发展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的乡村旅游项目,加快开发乡村文化体验、乡村土特产品、现代农业观光采摘、特色餐饮等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以创业带就业,以发展促脱贫。

7.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持续深化“张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依托品牌节会赛事宣传推介平台,实施“节会带动品牌、节会提升品牌”营销策略,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运用线下线上两个平台,着力构建旅游官网、微信平台、手机APP、知名旅游电商平台、国际社交媒体、电影院线有机结合的新媒体网络宣传矩阵,以营销创新开拓市场新空间。按照张掖市旅行社招徕游客奖励办法,邀请境内外知名旅行商、投资商和新闻媒体来张掖考察踩线、采访报道;加强与周边沿线地区重点旅游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构建畅通的旅游通道,共享旅游客源,共推精品旅游线路,打响“湿地之城、赛车之都”旅游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上调整旅游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旅游产业发展的安排部署、检查指导、督促落实、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配套实施细则,明确职责,狠抓落实,确保事事有人抓、有人管。区考核办要把相关部门、单位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列入考核范围,进行专项考核,对综合考核评价优秀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责任指标的进行责任追究。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要加强沟通协调,相互配合,定期交流和通报工作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办法,联手推进旅游产业开发,真正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切实把旅游产业开发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强化政府扶持资金在市场开拓、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导向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旅游专项资金支持,引导金融资金增加对旅游产业开发的投入。区财政每年在预算内安排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促销、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奖励及重点旅游项目的前期工作,并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协调金融部门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及旅游项目,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有关部门在安排项目建设投资时,要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资金,为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依法管理的原则,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部门壁垒,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资源开发,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激发全社会参与旅游产业开发的活力。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发展旅游产业,重点策划、推出一批优势旅游项目,鼓励区内外优势企业和知名企业,通过参股、收购、合资、租赁等方式,创办旅游企业和参与景区建设。积极推进旅行社综合经营、旅游饭店连锁经营和旅游客运企业开辟旅游专线、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等多种经营模式,做大做强做活旅游服务业。加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正确处理与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关系,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行业协会自律性、服务性功能,健全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行为。

四是强化政策扶持。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优先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全社会力量发展旅游产业。实行政府奖励政策,由区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及主管部门制定考核奖励实施细则,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支持各景区和旅游企业开展创先争优和晋等升级工作;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特别是民营经济从事特色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促进绿色食品、农副土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和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等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销售和景区旅游商品的连锁经营,并在旅游业发展资金中给予一定扶持。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市场化的产业发展方向, 强化政府在产业引导、政策调节、公共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政府服务旅游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倡导企业诚信经营,加强诚信监督,依法严厉查处旅游开发、经营、服务等市场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及时高效的旅游投诉及协调机制,有效地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搞好旅游保险服务,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推动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军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推进旅游业节能环保。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监督管理,教育引导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规范服务、优质服务。加强市民综合素质教育,弘扬主人翁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大力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