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首页 聚焦甘州 甘州概况
领导之窗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地方史志 > 史志资料

我与图书馆的恋爱史

来源: 2023-03-03 11:48

说起来,爱上图书馆,是源于偶然的一次相遇,类似于一见钟情的那种,但细究起来,这偶然也绝非“只是因为在人群之中多看了你一眼”的那种怦然心动,而是必然之中的一次机遇。因为我无比坚定地相信,此生爱书,爱上图书馆,只是迟早的事情。如果稍微夸张一点说,我对图书馆的感情,就像在西方的婚礼上常听到的那句话一样: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疾病还是健康,都会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

人的感情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用常理解释。直到今天,我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跟着父亲去乡图书室借书的情景,用怦然心动这样的词来形容我内心的感受还是不够准确的,应该说我内心是有一点震撼的,类似于触电的那般眩晕的幸福感瞬间袭击了我没见过世面的心脏——世界上,真有这么美好的地方吗?我甚至不敢相信,眼前架子上一排一排的书,不是梦中的幻景。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刚刚小学毕业,在狂热的文学青年——我大姨的影响下,囫囵吞枣地看了些书,正是对书籍如饥似渴的时候。那时候人连肚子都吃不饱,读书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我们能找到的书大多是被翻得破旧,有好多连书皮都没有了,有些书甚至看了许多遍,大姨在城里上高中,她喜欢的《小说月报》《文学青年》《小小说》也被我偷来生吞活咽地看,我也狂热地喜欢书,就连村保健站定的《武林》《新村》杂志,我也如获至宝,用我妈的话说,只要是带字的纸,都是能让我疯癫的宝。好在父亲支持我读书,小学毕业那年,他带来一个让人欣喜若狂的好消息:乡上办了个图书室。这个消息对于我来说真是天大的喜悦,父亲办了借书证,带我和弟弟去图书室借书,这就有了与图书馆的“一见钟情”。自那以后,对图书馆的“爱恋”就在心底里扎根,历经岁月变迁,从未改变,反而愈加浓厚,日渐深沉。

其实当时乡上的图书室,很简陋,只是一间不大的房间里沿着墙摆了一些简易书架,架子上摆的书也不是崭新的,但对于我来说,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书,是之前从来不敢想象的狂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幸福感爆棚”。我伸出手,一本挨着一本抚摸书脊,内心充满了神圣感。最终我借了一套完整的《红楼梦》连环画,在这之前,我断断续续看过几本,都是不连贯的,有头无尾的,饶是这样,也没有妨碍我对《红楼梦》的喜爱。那套连环画拿回家,我真的是爱不释手,吃饭睡觉都捧在手里。自那以后,《红楼梦》成为我放在枕边随时翻看的,也是我此生最钟爱的书,后来,又看过好多遍,再后来,陆续买了不同版本的很多套。最奢侈的是一套影印版的,当时每月工资400多元,攒了几个月才攒够了800元,将那套书买回家才心安——这虽然是后话,但与最初的爱恋还是有关的。

乡图书室的管理员姓张,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他嗓音稍有点沙哑,但很亲切,在那个假期里,我连续看完了《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福尔摩斯探案》《鲁滨逊漂流记》《骆驼祥子》等书。每次还书再借,张老师都笑眯眯的,一边登记,一边和我聊几句,我第一次听到“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就是张老师说的,我只觉得有道理,却又说不出所以然,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这个看似简单却很抽象的问题。所以印象很深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羡慕张老师的工作,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

与图书馆的热恋时光,是在上师范的时候。学校里的图书室在教学楼后面的一间平房教室里,四周围摆满了高高的书架,有些书需要踩着梯子才能取下来。屋子中间是十几套桌椅,收拾得很整洁。这个图书室虽然规模也不大,但环境幽雅温馨,满足了我当时对图书馆的所有理想。无论啥时候去,无论人多人少,图书室里都安安静静的,大家都沉浸在文字世界里,让人心生敬意。负责图书室的王老师快退休了,和蔼可亲,他爱看书,也爱养花,图书室里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和清新的花草味儿,每次去我都觉得如入仙境,在这样舒适幽雅的环境里捧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真有飘然欲仙的感觉。尤其是冬天,室外寒气逼人,室内绿意融融温暖如春,让人一有空就想往图书室里跑。师范三年的时光,是我与图书馆热恋的时光,也是读书最密集的时光。很多个周末或节假日,我在图书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不知今夕何夕,直到王老师要下班了,我才惊觉时间过得好快,从书中的世界回到现实。隔两天不去图书馆,就觉得少了什么,正是俗语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时候的我,正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学校里的图书室给了我足够的精神食粮,让我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认识世界,重塑心灵,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我想,这也是我们那一大批人共同的记忆吧。

三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我们毕业的时候,学校里修建了新教学楼,图书室搬到了新楼上,面积扩大了好几倍,图书也增加了许多。往新楼上搬运图书的时候,我和几个平时爱读书的同学在王老师的指挥下帮忙干活,心里又高兴,又有点儿说不出来的难过。毕业离别的忧伤和愁绪中,更多的是对图书馆的难舍难分,王老师说我们可以随时回到母校的图书室里去看书,让我们觉得感动和安慰。虽然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再也没有回去过,但这暖心的话语到现在还声犹在耳,每每回忆师范时光,就会想起那段不知晨昏的热恋时光,那真是生命中难得的情感慰藉。

参加工作之后,在农村学校当老师,最不适应的,就是骤然与图书馆分离,总觉得生活中少了什么。周末,也曾和同事相约,找到乡上的图书室里去借书,却是乘兴而去,失望而归。一方面,乡镇图书室冷冷清清的,并没有专人负责管理服务,因为读者很少,大多数时候,门上都挂着锁,书架上的书籍像是库房里的杂物一样被冷落,落满了灰尘,让人看着心里极不舒服。另一方面,图书室里的书籍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要了,很多书已经读过了,还有很多都是针对乡村读者的普及读物,加上时间长了不更新,架上的书籍真变成了摆设。我失落的心不但没有在这里得到安慰,连我心底里留存的对乡镇图书室的美好印象也破坏了。这让人难过,就像无端地被恋人抛弃了一样,我仿佛体味到了失恋的滋味。好在手里有了工资,周末去书店里逛,也能买几本新出的书,聊以安慰自己。转眼二三十年过去,家中书架上,也算是有了一些存书,和当年在乡上图书室里看到书可做一比,算得上“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了。

自从爱上书,图书馆和书店就成为我每到一个地方必须要去的地方,哪怕只是看一眼,也能满足心里的惦念。这似乎也和谈恋爱的人一样,心有所牵,就是一种幸福。我心里一直对大学的图书馆充满了向往,觉得在大学的图书馆里读书,周围是高高的书架和热爱读书的同道中人,那定是极致幸福的享受。遗憾的是我只上了师范就参加工作了,对于大学校园和图书馆的向往就只能压在心底了。人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确实如此。我参加工作的那一年,弟弟正好上大学,张掖师专中文系,也就是现在的河西学院。一个周末,我去学校看他,他带我去了图书馆,很自豪地介绍说当时张掖师专的图书馆是张掖最大的藏书楼。我跟着他穿过校园里高大的林木,去参观他引以为傲的图书馆,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那是1992年,我第一次见到了整顿楼都是藏书的图书馆,虽然只在那里待了两个小时,也算是满足了一直以来的愿望,那种满足感,就像是终于见到了暗恋多年的人,无需太多要求,能近距离看一眼,就足以让自己心醉。多年以后,张掖师专升级为河西学院,图书楼也不断升级发展,新修建的图书馆成为河西文化学术交流的中心,我也有幸参加数次活动,心里依然和当年一样,对这里充满爱恋,这爱恋之中,有敬畏,也有骄傲。

刚参加工作时,在农村学校当老师。最爱的就是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读书,最喜欢的就是爱读书的孩子。但二十世纪90年代,农村学校虽然有图书室,书籍配备却较少,图书室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大都是老师兼职,学生们在图书室借书看书的时间少得可怜,书籍更新几乎没有,这让人沮丧,却又无奈。条件所限,农村的孩子读书成为难题。到了1996年,张掖市图书馆流动图书车来到了农村学校,带来了一些适合孩子们看的图书。我被学校选为流动图书管理员,来到当时的张掖市图书馆接受了半天的培训,负责流动图书的管理借阅。这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流动图书车一个月来学校一次,收回上次送来的书,再给学校留下新书。我从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成为给孩子们借书的管理者,对孩子们每一次的借阅,我都要详细登记,对于还回来的书籍,还要整理归类,有时候,还要修补孩子们不小心造成的破损。对这份额外增加的工作,我没有任何怨言,反而满心欢喜,所谓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行中有善,大致就是如此吧。

我是个生性懒散的人,兴趣爱好广泛,却不能持久,唯独对于书籍的热爱之情,从懵懂少年萌生爱意,到不惑之年爱之愈深,也算是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从未改变。客观而公正地说,这份情感,也曾因为凡俗生活有过变淡的时候,但在内心深处,爱自始至终都在,而且是很神圣的。爱屋及乌,对图书馆,我也始终保持着一份崇敬之情。可以说,图书馆在我的心里就是一块圣地,是烟熏火燎的凡俗生活中纯净的精神家园。随着时代发展,图书馆面貌和功能也不断发展改变,当年在简陋的乡镇图书室里对图书馆心动情牵的我,说什么也不会想到,只不过短短的几十年时光,图书馆会建成现在这样高端大气的场所,成为集阅读推广、社会教育、信息共享、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客厅。

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诗句中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如今的甘州区图书馆,是专业“量身定做”的一整栋楼,从内至外面目焕然一新,已成为张掖多功能、高层次、综合性的文化活动中心,以其优美的读书环境、完善的基础服务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引领全民阅读进入全公益、无障碍、零门槛时代,让金张掖插上了书香的翅膀。每天早上,在图书馆门前面排着长队的读者,成了这个城市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而我也每每被这样的场景感动,仿佛看到了当年怀揣爱恋的自己,禁不住泪盈眼眶。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完成自己最初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曾多次和朋友说起,我理想中的职业,就是坐拥书城,在书林环抱中为喜欢读书的人服务。还无数次设想过,如果哪一天上班厌倦了,就去开一间自己的书屋,有人来借书看书,自然心怀喜悦,没有人来的时候,就一个人静静地与书为伴。这样的生活,只想一想,就让人心醉。幸运的是,在当了二十多年老师后,如愿以偿调入了图书馆,成为了一名图书馆馆员,也算老天眷顾我始终不忘初心,成全我与图书馆的恋情,“有情人终成眷属”吧。

(甘州区图书馆  缪丽霞

主办单位: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甘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陇ICP备05003445号-1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02号
网站标识码:62070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