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甘州>乡镇街道动态

甘州区北街街道:办好群众“关键小事” 托起百姓“微幸福”

发表日期:2025-09-18 09:09 编辑录入: 甘州区北街街道办事处审核 来源:

基层最美的风景不是诗和远方,而是藏在街巷里的烟火气、靓在小区中的洁净美、暖在楼院间的邻里情和印在群众脸上的表情包。网格驿站举步可达、老年食堂菜香价暖、小区院落精致明亮,在甘州区北街街道,居民的生活在一次次有声有色的民生实践中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近年来,甘州区北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围绕“党建强、服务优、治理精”的工作目标,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以精准滴灌、因人施策的精细度,浇灌出治理有效、和谐有序、邻里有爱的民生幸福花。

以“四方联动”为牵引,巧解基层治理“千千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以来,街道积极组织开展“入户走访听民声”活动,通过“敲门问需”、促膝倾听等方式,摸清摸实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需求清单”,用好“四方联动”社区治理共同体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办成了一批居民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

社区食堂项目架起了居民从“舌尖”到“心间”的暖心桥梁。清晨七点,社区食堂的“幸福味道”开启了辖区居民元气满满的一天。“现在下楼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菜品种类丰富,价格实惠”,居民李大爷每天晨练结束后必来打卡。

“一老一小一困”群体的安危冷暖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从图书室、活动室的建立,到益智玩具、健身器械等物资的填充,从慰问帮扶到帮办代办、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的开展,各共驻共建单位纷纷助力,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困有所扶落实到位。

以“城市更新”为纽带,重塑老旧小区“新面貌”。空间狭窄、管道老化、基础设施陈旧、物业矛盾突出等问题是老旧小区的通病,也是基层治理的“堵点”问题。街道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载体,让一个个设施陈旧的老小区实现“逆生长”。

“以前小区内的车辆横七竖八地停着既不安全也不美观,业主经常投诉,自从小区里围墙拆除了、空间拓宽了,我们也重新规划了停车位,业主再也不用担心停车难的问题了”,东湖小区的物业经理高兴地说。城市更新改造打破了楼院间的物理分割,打通了“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的微循环,“城市孤岛”蝶变成了“幸福家园”。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同步完善社区硬件设施,推动4个党群服务中心、3个党群服务驿站提档升级,打造“友好社区”4个,搭建起“老贾说事团”、百姓说事点、“委员会客厅”“人大代表工作室”等网格化小微议事平台9个,有效化解物业服务、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类矛盾纠纷及12345政务热线交办问题160件。有序推进丝路春酒厂家属院、体校家属院、北辰丽家、糖酒公司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和雨水管网改造项目落地,13家物业企业全面接管辖区小区楼院物业,老旧小区重新焕发活力,民生福祉质感更强。

以“甘州铺子”为依托,夯实社区发展“软实力”。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丝路嘉苑小区的下水管网改造项目正式开工,随着管道的疏通,小区居民终于告别了时常因下水管道堵塞和污水溢出带来的生活不便的问题,小区居民为这次改造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之所以能彻底解决居民的这一“心头大患”,得益于社区社会企业--“甘州铺子”的上线运营。

去年以来,北街街道深挖隐藏资源,积极探索“产业振兴+基层治理”的融合路径,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进,不仅构建起联农带农的“数字桥梁”,还运用企业盈利有效破解了“街道缺资金、社区缺能力、社会缺动力、居民有需求”的治理困局,成为激活社区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内生动力的创新样本。

从“政府兜底”到“自我造血”,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甘州铺子”正在用企业盈利反哺民生痛点,物业接管、老旧小区“微”改造、危房居民安置、残疾人就业等民生难题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逐步化解,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由此打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下一步,甘州区北街街道将在提升服务质效、优化服务环境上持续用力,以民需我应、民忧我解、“民呼我为”的躬身之姿,把群众的难心事、烦心事转变为舒心事、放心事,让民生幸福之花绚丽绽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