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乡村振兴

甘州区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发表日期:2022-12-13 10:07:52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索引号 620702067/2022-00050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2-12-13 10:07:52 是否有效

甘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育集群、兴园区、创品牌、拓市场”的思路,全力实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推进农业资源优势、生产优势、产品优势向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转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

一、培优产业集群,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一是重塑产业优势,建设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坚持健全种子市场监管机制,构建诚信、有序、互赢的种子生产经营秩序,建成相对集中、长期稳定的标准化优势玉米种子生产基地60万亩,培育发展玉米种子企业47家,建成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25个,加工能力达到3亿公斤。二是坚持绿色导向建设绿色蔬菜产业集群。突出品质、设施双提质,聚力发展高原夏菜、反季节蔬菜、加工蔬菜和出口蔬菜,建成供港澳蔬菜基地10万亩,各类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41.86万亩,产量达到153万吨,年外销120多万吨,农产品一次性仓储容量达29万吨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三是突出强链提质,建设奶牛肉牛产业集群。持绿色生态、标准引领和质量提升,构建以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北部沿山养殖带和乡镇集中养殖小区为主的“一园一带多区”牛产业布局,打造西北优质乳源生产基地和西部奶肉牛基地。建成规模养殖场142个,奶肉牛饲养量达到45万头。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建设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实施神农菇业二期等戈壁农业项目,新建甘州模式高标准智能温室8000亩,打造低成本、高效益的“海升模式”甘州版,带动产业持续升级、效益不断提高,设施农业面积达9.69万亩五是深挖地域特色,培育特色种养产业集群。深入挖掘富硒、锶和绿色饲草等区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种植和生猪、肉羊等生态养殖产业集群。特色农产品基地达到10万亩,食用菌产量达4.6万吨;饲养肉羊183.74万只、生猪39.2万头,出栏442.07万只,发展优质饲草32.3万亩。

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要素高度聚集。充分挖掘产业资源,建设六大产业园,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一是建设玉米种子产业园,提升种业加工能力。引进先进的种子烘干加工、智能贮藏、分拣包装、运输物流等设备,建设集科技研发、加工工艺、智慧仓储、信息化物流、智能交易为一体的玉米种子产业园。已完成加工线、智能仓储设施建设。二是现代畜牧产业园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建设集奶牛养殖、良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乳制品加工、饲草料加工等集群发展的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甘肃云鑫3万头奶肉牛基地一期项目、德华牧业二期5000头奶牛养殖场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三万头肉牛智慧生态牧场开工建设。三是建设蔬菜加工产业园提升产业附加值。以提升蔬菜速冻切片生产线、脱水冻干尾菜处理等为重点,建设蔬菜精深加工产业园。目前,蔬菜切片生产线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四是建设设施农业产业园,提升设施农业质量。加快引领和推动设施农业由城郊乡镇向边远乡镇转移,由耕地向非耕地转变,由传统模式向智能化转变,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新建玻璃温室2万平方米建设,覆棉被钢架大棚10万平方米五是建设有机农产业园,发展有机生态产业。高效利用国有未利用荒滩,规划发展有机杂粮、中药材、有机饲草等绿色生态产业。目前万亩中药材特色制种生态循环产业示范项目已启动实施。六是建设食用菌产业园,扩大发展规模。以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为主体,食用菌自动化瓶栽生产中心烘干线食用菌种研发培育中心

三、聚焦绿色循环,生产方式不断优化。一是抓点示范,推进标准化。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节肥节水型技术新建玉米制种“五化”核心基地3万亩、供港澳蔬菜基地2.8万亩,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30%以上,初步形成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管理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的生产标准化体系二是培育品牌,提升竞争力。全面推广“甘州味道”区域公用品牌,建成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中心;加快名、优、特农产品培育,全区“三品一标”产品达到91个,张掖肉牛和张掖食用菌荣获国家“名、优、特、新”农产品。三是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化。推进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的绿色循环发展,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0%,畜禽粪便利用率达91.6%,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3%,尾菜处理利用率达80%。四是夯实基础,发展机械化。大力实施15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引进推广新型农机装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

四、培育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成效明显。一是坚持产业化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良好。全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共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5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365个,创建联合社31家、培育各级示范社358家;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累计培育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1920家。是坚持社会化服务,农事服务组织更加专业。积极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联合经营服务体系,培育农机服务合作社189家、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组织43家、主要农作物水肥托管服务组织13家。指导服务组织推出了水肥一体、植保绿色防控、连作障碍、土壤改良、全程机械化等托管服务定制项目,服务组织更加专业、服务质量有效提高是坚持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持续深化中心村(片区)党委产业发展功能型党组织模式,实现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积极推进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经验,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益空间。四是坚持产业融合,经济生态实现协调发展大力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累计培育农(牧)家乐100多家、休闲采摘园32家、乡村民宿30家。做好“农业+”文章,加快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设施和智慧装备的示范与应用,增强“产加销”的互联互通,形成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下一步,甘州区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建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构建完善优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高质量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