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聚焦甘州 甘州概况 领导之窗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三公经费及预算/决算

甘州区2023年决算草案

发布机构:财政局 2024-09-23 10:32:56

甘州区2023财政决算(草案)

2023年全区财政工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依法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多重矛盾困难,负重爬坡、承压奋进,扎实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努力统筹有限财政资源,精准配置财力,加强资金调度,强化民生事业保障,千方百计兜牢“三保”底线,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风险,持续提升财政资金绩效,财政预算基本实现平稳运行,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财政支撑。

一、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9062万元,占调整预算114490万元的103.99%,增长11.27%。收入分项目完成情况:税收收入43961万元,占调整预算51571万元的85.24%,同口径增长23.39%;非税收入75101万元,占调整预算62919万元的119.36%,同口径增长5.22%。

2023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9936万元,占年初预算55095万元的 54.34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4072万元(不含纳入公共预算的教育、水利资金),占年初预算的52395万元45.94%;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09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1734万元,车辆通行费收入80万元,其他地方自行试点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专项收入3541万元。

2023年, 全区财政支出累计完成569992万元,同比133210万元,下降18.9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5632万元,同比增支53095万元,增长13.19%;政府性基金支出114264万元,同比186351万元,下降61.9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6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结果

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062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4781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3641万元(新增一般债券收入22729万元,地方政府向国际组织借款91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23124万元、调入资金7019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12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33793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33793万元,减去一般公共预算 支出455632万元、上解支出9599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3745万元、调出资金35891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872万元后,待偿债再融资一般债券结余1267万元,年终结余为108787万元,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二)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支出情况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支出45563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7113万元,同比增长27.51%;公共安全支出14456万元,同比增长3.59%;教育支出87075万元,同比增长3.32%;科学技术支出6375万元,同比增长57.1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9064万元,同比增长83.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4966万元,同比增长3.81%;卫生健康支出30392万元,同比增长12.86%;节能环保支出8510万元,同比下降28.25%;城乡社区支出41222万元,同比增长102.67%;农林水支出104321万元,同比增长0.25%;交通运输支出16577万元,同比增长84.15%;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6687万元,同比增长220.11%;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294万元,同比下降66.15%;金融支出1万元,同比下降95.83%;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5165万元,同比下降2.27%;住房保障支出12350万元,同比下降4.63%;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749万元,同比增长104.84%;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143万元,同比增长90.22%;债务付息支出3152万元,同比下降9.99%;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0万元,同比下降35.48%;

(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调整情况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253468万元,因中央、省、市下达专项、新增转移支付财力等因素,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变动预算310951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2294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2322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8629万元,本年短收安排200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031万元,上年结转使用数123124万元2023年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调整预算数最终564419万元。

(四)超收收入使用情况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收7110万元,存量资金调入1762万元,共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872万元。

(五)“三公”经费决算支出情况

2023三公经费决算支出为682万元,比上年决算数664万元增加18万元,增长2.71%。其中:因公出国(境)支出未发生;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627万元,比上年决算数599万元增加28万元,增长4.67%;公务接待费55万元,比上年决算数65万元减少10万元,下降15.38%。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23年政府性基金决算本级收入29936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4072万元、污水处理费1734万元、车辆通行费相关收入8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09万元其他地方自行试点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专项收入3541万元),加上上级专项补助收入2150万元、调入资金3589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046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09100万元后,2023年政府性基金决算总收入190123万元。

2023年政府性基金决算总收入190123万元,减去政府性基金本级支出114264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15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8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71653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2573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2482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06万元),减去债务还本支出4954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314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4896万元,年终结余为21101万元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四、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605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19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1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6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111万元,年终结余398万元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五、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共计45473万元。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64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4824万元

2023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支出47325万元。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271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4610万元

本年收支结余为负185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89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665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38万元。

六、财政预算执行主要特点及成效

(一)抢抓机遇、无缝衔接,积极财政政策落地生根

紧抓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协同,着力提升效能,有力支持市场主体,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全区经济回稳向好。全面落实惠企政策统筹调度国库资金,优化增值税留抵退税服务,全年累计退税2.97亿元(其中区级4769万元)。继续执行政府采购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和价格评审优惠等政策,切实增加中小微企业中标机会组织区属国有企业及单位严格落实减免国有房屋租金政策,受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64户,减免房租494万元。抓实债券资金支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7.97亿元,重点支持平山湖综合能源基地引水工程、玉米种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全力争取项目资金。坚持把向上争取作为破解发展资金不足瓶颈的重中之重,全年争取到位上级财政各类转移支付资金37亿其中项目类资金16.02亿元财政总支出达56.99亿元,有力发挥了财政稳增长、促发展的“定盘星”作用

二)蓄势赋能、强化支撑,产业发展持续扩容提速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集成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效应,聚力发展壮大域主导产业,支撑做大经济总量,持续涵养优质财源。扩大工业突围增效“基本盘”。积极落实工业突破三年行动部署,统筹安排3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争取上级各类奖补资金1948万元。借助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工具等资金,支持平山湖煤炭开发、河西硅业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集聚,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向高端提档升级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支撑点”。聚焦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及全域旅游协同推进,争取上级各类文旅专项3162万元,区级安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文旅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支持实施大佛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甲子墩墓群安防、甘泉公园沉浸式体验等项目14个。争取世行贷款9257万元,累计提款报账3630万元,加快推进明粮仓、高总兵府提升和屋兰古镇民俗村项目。守好农业提质增效“压舱石”。聚合各类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及资金,投入衔接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涉农专项3.42亿元,重点支持汪家堡村等15个示范村建成智能化钢架大棚21万平方米、高标准养殖场78座,推动蔬菜超微粉生产线、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等“三链”项目加快实施,支持建成种子产业园智能化种子加工生产线2条,支撑靖安现代农业示范区等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前进牧业、祁连牧歌、神农菇业等龙头企业。激活科技创新发展“动力源”。争取到位上级科技专项1491万元,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行业小巨人”企业发展和人才集聚、激励等方面科技支出达到637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

强力管控、深度挖潜,财政收入盘子稳步做大

深入梳理盘点增收路径,有效对冲政策性减收影响,努力稳住财政收入“基本盘”深入挖掘税收潜力。完善政府综合治税平台信息共享机制,紧盯主要税种、重点税源,强化新上项目和企业及建筑、房地产等行业监管,不遗余力挖潜量、拓增量,千方百计以增补欠,努力促进税收占比提升抓实非税收入管控严格落实非税收入政策,足额征收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完成住建办公用房等资产拍卖,大力清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持续抓好重点部门执收。全面清缴国有未利用地使用量收入增加耕地异地占补平衡交易收入,有效处置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供应城乡建设用地,有力保障非税收入和土地出让金稳中有增。大力争取财力性转移支付。积极汇报财政运行中的实际困难,努力获取资金倾斜分配的有利条件,重点争取均衡性、基本财力保障、困难地区财力补助等转移支付,最大限度增加区级可用财力,努力消化预算执行中的刚性增支因素,切实增强“三保”能力。

固本强基、厚植力量,乡村全面振兴成色更足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农林水支出10.43亿元,下达衔接资金1.81亿元支持项目55个,跨科目整合农田建设等补助资金1115万元,有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协同发力守好群众“米袋子”投入农田建设资金1.01亿元,支持农田水利、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项目8万亩累计安排债券资金3.13亿元,推动西北粮食仓储物流配送和玉米种子产业园项目建设安排粮食风险基金1441万元,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乡村建设提升百姓“幸福感”统筹衔接乡村振兴等奖补资金7408万元支持59个村美丽村庄村级公益事业等项目实施。争取农房抗震加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专项7438万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政策直通落“暖人心”发挥惠农资金直发系统功能,累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农机具购置、草原生态奖补等补贴资金1.44亿元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情系百姓、兜底补短,民生事业保障彰显温度

聚焦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年重点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5.61%打造优质教育“新高地”全方位加强教育资助安排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学前教育免保教费资金103亿,逐步提升资助水平。落实农村教师生活及交通义教阶段课后服务等补助2755万元,确保“双减”等政策落实到位。争取专项资金9957万元,重点支持二中教学提升改造、三中迁建、十幼新建、民幼扩建等21个项目建设织密社保就业保障网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提标补助政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6%,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到910元、605元。争取中央及省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专项1.03亿元、机关养老保险补助6417万元,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时发放。落实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及一次性经济补助608,补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580万元,保障过渡性政策稳步落实。争取上级就业专项补助3360万元,帮助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等群体创业就业。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争取公卫补助、医疗卫生机构支出资金7772万元,支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基本公共卫生人均补助提高89元,有效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城”争取到位保障性安居住房老旧住宅加装电梯补助资金3654万元,保障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实施安排环卫经费5730万元,为文明城市创建、环境创优提供了有力支撑。擦亮绿色发展“新底色”。全力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效,争取各类上级专项2.11亿元,实施城区绿化管护、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34协同争取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助力空气质量改善、水污染防治提升和土壤污染防治提升“三大行动”。

综合施策、协同发力,财政改革监督提质增效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增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政府债务管理,财政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强化预算支出管理持续从严控制“三公”经费,落实落细落小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压减会议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优先顺序,确保人员工资和基本民生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将紧张的财力保障到紧要处、关键处。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健全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五位一体”财会监督体系组织开展“五项”专项行动,实现了部门单位财会监督全覆盖创优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改进采购监管方式,企业参与采购更加快捷、公平,严格落实“政采贷”等政策,采购金额累计达到3.1亿元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防范财政领域风险借力国家化债政策争取新增专项债券1.24亿用于偿还到期本金,争取一般债券1.08亿用于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优化完善债务管理六项机制,统筹财政预算、盘活资产等渠道,落实国有企业偿债主体责任,及时归集项目经营收益,拓展充实化债资金来源,坚决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提升企业资产运作能力,将万汇水务、聚兴达城建等13家区属国企整合为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加快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的国资监管新模式转变。积极盘活存量闲置国有资产资源,划转闲置房产、土地101处,推动国有资产资源配置更加高效。

强化意识规范流程预算绩效管理有序推进

以强化预算支出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从健全和完善制度入手,有序推进“以结果为导向”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强化绩效意识,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不断转变绩效评价理念,评价从数“量”向“质”转变,严格把控绩效评价报告质量,要求各业务股室和预算股要加强区级预算部门事前绩效评估结果的审核,审核和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未提交事前绩效评估报告或财政局审核未通过的项目,不得进入财政项目库夯实绩效基础,提高绩效目标管理。2023年预算部门(单位)编制部门预算专项时,填报相应的绩效目标,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预算部门202个,占本级预算部门数量的100%。2023年区级预算单位共上报项目支出绩效目标361个,都纳入绩效目标管理,占本级项目支出的100%。规范流程管控,确保绩效监控质量。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动态监控机制,预算执行中,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支付中心、预算股和各业务股室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偏离绩效目标或存在严重问题的政策、项目暂缓或停止拨款,督促及时整改落实全面绩效评价,提升绩效管理效能。根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展本级项目支出和部门自评全覆盖工作各单位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同时2023年对全区48个区级重点项目和6个部门分别开展项目重点评价和部门整体评价,评价资金合计11亿851万元项目涉及粮食物资储备、教育补助、文化旅游产业、乡村振兴、环保、专项债等各领域。聚焦结果应用,压实部门主体责任。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落实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建立与部门预算相结合、多渠道应用的工作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结果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

七、财政预算运行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区2023年度财政预算运行基本平稳,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源基础薄弱、接续不足,新兴产业税收转化需要一定时间,财政收入可持续性不强,主要依赖一次性非税拉动,应作为主体的税收占比依然较低,财源培育仍然存在不少短板二是工资、保基本民生等刚性支出不断增长,加之债务负担沉重暂付款规模大,财政“三保运转依然面临很大压力三是一些部门单位绩效意识不强,主体责任压得不实,资金效益发挥不充分。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严格按照区人大审议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财政工作方向,积极加以改进解决。2024年及今后的财政预算执行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持续发力财源建设,精准理财提质增效,提速推进绩效管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审查。

附件:1.甘州区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收支总表

      2.甘州区2023年政府性基金决算收支总表

      3.甘州区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收支总表

      4.甘州区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收支总表

      5.甘州区2023年单位绩效自评结果统计表

附件下载:2023年决算草案 附件.pdf
附件下载:甘州区2023年单位绩效自评结果统计表.xlsx

主办单位: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甘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陇ICP备05003445号-1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02号 网站标识码:6207020001